台灣2020年正常到可怕!《紐時》憂未來6個月更難防疫

▲《紐約時報》記者Raymond Zhong認為,鎖國可能使台灣被國際社會孤立,但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不會迫於公眾壓力而隨意放鬆入境管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紐約時報》記者Raymond Zhong認為,鎖國可能使台灣被國際社會孤立,但衛福部長陳時中表示政府不會迫於公眾壓力而隨意放鬆入境管制。(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林孝萱/綜合報導

新型冠狀病毒(COVID-19)疫情持續在世界各地蔓延,全世界累計逾8463.2例確診,超過183.6萬人疫病死亡,近期英國、南非又發現傳染力更強的變種病毒株,各地疫情再次升溫。但台灣在過去的時間內透過即時的反應、嚴格的防疫規定,民眾仍維持一定的日常活動,《紐約時報》形容正常的「毛骨悚然」但同時警告未來6個月防疫將會更加重要,相繼而來的挑戰包括國外不斷擴大的疫情威脅、隔絕國際交流的後果,還有疫苗持久力的問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紐約時報》昨(2)日由Raymond Zhong撰文探討,台灣將病毒隔絕在外的日常生活還能夠維持多久。文章指出,過去幾個月,島上居民的生活驚人的正常,大家舉行婚禮、逛夜市、舉行職業球賽、觀看音樂演唱會。拿台灣的疫情與美國佛羅里達州相比,可見驚人之處,人口2148萬的佛州,累計超過135.4萬例,其中2.1萬例死亡,而台灣的死亡病例卻在個位數。不過,雖然目前疫情控制得當,但全球疫情仍在延燒,有民眾開始擔憂這樣的情景能夠持許到何時。

▲台北市跨年晚會傳出有不得外出的民眾入場,北市衛生局今(1)日指出,有掌握相關資訊,人數不只1位,第一時間有請他們出來,但相關罰則還要再經調查後做確認。(圖/記者陳明安攝)
▲2020跨年夜新冠疫情仍在全世界各地肆虐,台灣是少數有舉行實體跨年活動的地區。(圖/記者陳明安攝)
早在3月台灣就拒絕外國旅客入境,或入境人士必須進行14天的隔離檢疫,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向《紐約時報》表示,必須等到疫苗被證實是長期的保護措施,台灣政府才會放棄或鬆綁入境相關的檢疫政策,並不會因為公眾壓力而輕易調整。陳時中認為,未來可能會爆發另一波疫情,因為人人都覺得已經接種疫苗,或是下週要接種疫苗,認為自己應該可以自由了而鬆懈導致疫情擴散。

《紐約時報》文章評論認為,嚴格的入境管制如同高牆一般,將病毒隔絕在台灣之外,但也隔絕了與國際社會間的交通往來,隨著新冠疫苗開始在各地提供接種,這些國家未來可能在經濟、政治上孤立台灣。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今(28)日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等防疫作為。(圖/指揮中心提供)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在記者會上說明新冠肺炎疫情等防疫作為。(圖/指揮中心提供)
上週三(30)台灣首次發現境外移入確診案例感染英國發現的變種病毒,當局因應疫情變化進一步收緊邊境管制。史丹佛大學醫學院副教授王智弘(C. Jason Wang)認為,台灣防疫的成功除了歸功於衛生部門的努力,不過仍然要借助一些好運,隨著現今全球病例數急遽增加,變種病毒的傳染力更強,將有越來越多的確診者進入台灣,感染者突破政府的防線只是時間早晚的問題。

王智弘指出,即使台灣在2021年6月接種疫苗(指揮中心則是於12月30日表示,洽購的2000萬劑新冠疫苗的供貨時程最快為3月),直到那時至少要維持現在的防疫成績半年,那將會是件非常不容易的事情。

雖然現在台灣內部有普篩、擴大篩檢,以及對無症狀感染者等議題的討論,但新加玻大學的傳染病學教授費雪(Dale Fisher)分析,台灣嚴格的邊境防疫措施和新加坡較有彈性的政策不同。新加坡認為,即使有旅客感染病毒,但也有可能不會將病毒傳播出去,如果對自身的防疫不具信心,未來政府很可能會不斷收緊入境管制。費雪認為,目前對台灣來說,真正的考驗是接種疫苗是否能夠形成長期的保護力,無法出國的生活不知要持續1年還是5年。

▲據陸媒報導,中國廣東省珠海市1100餘人近日接種了新冠疫苗,各人接種後總體情況良好,暫未觀察到有嚴重不良反應。示意圖。(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雖然各國開始施打新冠疫苗,但因為變種病毒的出現,確診人數仍然不斷在飆高。(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