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退休後天天在想 還可以做什麼新東西
退休後的鄭崇華現在都幾乎只為了公益活動現身,2020年歲末之際,他難得地接受專訪。1936年生的他,一直維持規律生活:早上起床後到大安森林公園散步、享用清粥小菜早餐,接著就到台達電總部,或是到台達電的其他工廠。問他花最多時間在做什麼?這位84歲的長者笑著回答:「天天都在想,還可以做什麼新的東西!」
創業將屆50年,台達電從電視到電源,再到汽車領域,最新切入的則是電動車電力驅動整合系統,以及8K投影技術。2020年5月,台達電與日本NHK合作的8K環境紀錄片《水起‧台灣》,獲得第53屆美國休士頓國際影展(WorldFest-Houston International Film Festival)紀錄片短片類金獎,鄭崇華雖然由於疫情無法親自到波士頓領獎,從沒想過人生會拿到一座國際電影獎的他,將獎座珍藏在台達總部大樓的頂樓,而這裡,正是全台第一座8K室內投影劇院。
「電子業進步得很快,要一直想新點子。」鄭崇華透露,2018年時日本NHK電視台希望在即將來臨的冬季奧運競賽中,解決現場轉播的問題,他思考認為大型高畫質投影技術是有前景的,因此決定投入開發。在技術團隊的努力之下,現在台達電所提供的大尺寸、超高亮度及解析度投影解決方案,仍是全球領先。雖然成本高昂,但市場看好應用場域將逐漸擴大,是台達電在電源供應、電動車之後,另一項值得期待的新興業務。
電源供應、電動車之後 看好高畫質投影技術
台達電永續長周志宏透露,「創辦人雖然退休,但其實是我們永遠的技術長。」因為鄭崇華很喜歡和技術主管討論,思考解決各種問題,也由於對產業發展和環保的貢獻,讓他得到國內10所大學的榮譽博士。不過他細數在小學時因為跳級,算術沒學好,常常擔心自己算術不及格;因為戰事突然發生,他被迫離開家鄉來台,因為孑然一身,只能好好讀書。成功大學畢業後,沒有辦法像其他同學一樣出國留學,進入亞洲航空擔任工程師,後來又到美商精密電子(TRW)。在TRW擔任品管經理時,眼看著公司因為石油危機時衝擊業績而裁員,要把他好不容易培訓出來的人才裁掉,他因為不能認同外商這種目標管理文化,不重視人才的價值,於是決定走上創業之路。
即使當年的電視零件小廠,如今已經是市值逾6600億的企業集團;根據《富比世》統計,身價20億美元的鄭崇華,也早就不是當年的流亡窮學生,但他形容自己,「只是一個普通人,和大家都差不多;可以做一些事,也是被環境逼出來的。」
有趣的是,覺得自己算術不好,為了就業才念電機系,又創立電源事業集團的鄭崇華卻說,人生如果可以重新選擇,「我會想讀天文。」其實他對天文學一向興趣濃厚,不但成立「台達電子年輕天文學者講座」,也擔任過2009全球天文年「星空大使」,甚至在2006年4月1日,玉山國家公園內的鹿林天文台發現編號168126的小行星,取名為「鄭崇華小行星」,以紀念鄭崇華對天文學研究的貢獻。
他說,「小時候就喜歡看天,長大以後就看書研究,看得越多,就越覺得想要再更了解這個世界一些。」綠建築、減碳製程、智能生產、5G通訊、電動車、ESG,這些當下資本市場裡最夯的題材,就因為鄭崇華始終對世界保持旺盛的好奇心,早就是台達事業成長最重要的養分。就像他日前在接受台大榮譽博士學位時所說的,「在開發新產品與解決方案的同時,為氣候減緩及調適盡一份力,對企業來說,不只是社會責任,其中也蘊含商機。」鄭崇華在探究天文之際,其實也早就佈下台達電的長線成長動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