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富邦要娶日盛金好波折 「金金併」為何這麼難?

▲富邦金控要每股13元收購日盛金過半股權,期限至今(2021)年2月1日,若成功收購將是國內首樁「金金併」案例,但收購過程中也引發不少質疑。(圖/NOWnews資料照)
▲富邦金控要每股13元收購日盛金過半股權,期限至今(2021)年2月1日,若成功收購將是國內首樁「金金併」案例,但收購過程中也引發不少質疑。(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顏真真/特稿

富邦金控日前宣布以每股13元收購日盛金過半股權,期限至今(2021)年2月1日,若成功收購將是國內首樁「金金併」案例,但此收購案還在進行,就引發不少質疑,除了日盛金董總喊話收購價格與淨值差距不大,可能不會成功;民進黨立委更抨擊日盛金大股東中資疑慮未釐清前,金管會就急著通過此申請,有護航富邦金、幫中資脫產之嫌,甚至還沒公布日盛金股價就先飆漲,恐涉內線交易,而這些質疑聲浪也讓富邦金收購之路面臨挑戰,亦顯示「金金併」沒想像中容易。看看過去,中信金就曾透過敵意併購想插旗兆豐金,後來爆發紅火案,中信大公子辜仲諒因此斷送接班之路,最後被要求出清全部持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僅「民民併」、「公民併」難度高,就算政府能掌控的公股金控及公營行庫,要推動「公公併」同樣不容易,像是早期常被點名的「三商銀」包括華南銀行、彰化銀行及第一銀行整併,如今有2家都成立金控,台新金後來也入主彰銀,現在要推整併難度高。就算台新金因併購保德信人壽,主動拋出有意出脫彰銀部分持股,並建議可由兆豐金出面整併彰銀,籌組「金融國家隊」,試圖為糾纏許久的彰銀案解套,兆豐金則回說「沒有任何整併計畫」。

時間再往前推,前總統陳水扁任內推動兩次金融改革,2000年首次政黨輪替時,第一次金改又稱「258金融改革方案」,即在2年內將金融機構逾放比要降至5%以下,銀行資本適足率提高到8%以上,同時通過「金融六法」來使金融業務鬆綁,容許金融機構跨業經營,有利於創新,也鼓勵金融業合併,尤其金控法的實施,14家金控相繼成立。

第一次金改期間也確實有一些併購案出現,包括2002年國泰銀行合併世華銀行後,更名為國泰世華銀行,成為國泰金百分之百子公司;2003年台北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後更名為台北富邦銀行,並成為富邦金百分之百子公司,但這兩個併購案例,當時也引發「小吃大」等爭議。另還有中國國際商銀與交通銀行合併,並更名為兆豐銀行,成為兆豐金百分之百子公司。

2004年陳水扁連任,扁政府又進行第二次金改,這次提出「限時限量」具體目標,喊出官股減半為6家、14家金控公司整併為7家、至少有1家金控到海外掛牌或引進外資、提升3家金控公司市占率超過10%的金融整併4大目標,尤其要求公股銀行減半及促成3家金融機構市占率達10%以上應於2005年底完成,其它金改部份應於2006年底完成。

在推動公股減半部分,當時也進行包括2005年7月22日,台新金以每股26.12元順利完成14億股特別股私募案,入主彰化銀行,但爭議不斷,至今仍無解;還有兆豐金想入主台灣中小企銀,最後因台灣企銀工會抗爭,並在2005年9月8日大罷工,也是國內金融史上首次銀行罷工,後來台灣企銀標售案宣告破局,傳只有玉山金、富邦金與兆豐金這3家金控投標,當時財政部長林全表示,主要就是工會不斷提出新訴求,導致買家打退堂鼓,而金控減半目標最後一事無成,反而後來又多了台灣金及合庫金。

▲彰化銀行經營權訴訟,台新金控指財政部違約致喪失彰銀經營權,高院二審判決台新為最大股東時,財政部應支持台新指派過半董事,但財政部不服提出上訴,最高法院廢棄原判決,發回更審。(圖/NOWnews資料照)
▲彰化銀行經營權官民股之爭,拖了15年至今仍無解。(圖/NOWnews資料照)
也因二次金改爭議多,多家公股銀行工會也陸續在這之後完成罷工投票,包括第一銀行、中國國際商銀(兆豐銀行前身)、台北國際商業銀行、台中商銀及華僑銀行(後來被花旗銀行併購),除了台灣企銀之外均未進行實質罷工。

不過,有了前車之鑑, 後來不論藍還是綠執政都不太主動推動金融整併,甚至避開「金改」二字。

國民黨執政時任金管會主委的曾銘宗,當時就積極推動「金融業打亞洲盃」,即鼓勵金融業透過併購或參股海外機構,以迅速擴大規模,希望未來促成3至5家金融機構,成為亞洲具指標性的區域性金融機構。只是要打亞洲盃資產至少要10兆元,台灣沒有任何1家符合,因此,打亞洲盃與國內金融整併是並進的,尤其國內泛公股銀行占市達49%,若不進一步整併,會阻礙台灣金融業的發展,他也談到金控最適規模是減半,即由16家減為8家。

只是金融整併政策從扁政府喊到馬政府,多停留在「只聞樓梯響,不見人下來」,金融業在亞洲積極進行併購,在國內併購上卻沒有太大突破,除少數民民併案例,包括開發金併萬泰銀(目前更名凱基銀行)及元大金併大眾銀,在公股整併則交了白卷。當時曾銘宗也坦言,金融整併以「民民併」最簡單,民間工會及面臨的問題較小,相對較易推動,「民併公」以目前台灣社會情況,併公股有困難,而「公併民」相信也找不到對象,「公公併」短期也難有突破。

就算總統蔡英文上任後再推金融整併,前金管會主委顧立雄提出「金金併」,並放寬「敵意併購」條件,也僅限「民民併」,排除「公公併」及「公民併」,也讓市場大嘆少了公股,金融整併效果有限,而財政部亦表態不會主動推動,似乎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草繩」,就怕背上賤賣國家資產、圖利財團的罪名。

至於符合「敵意併購」條件的有5家金控及6家銀行,包括富邦金、中信金、玉山金、台新金及元大金,還有台北富邦銀行、國泰世華銀行、元大銀行、玉山銀行、台新銀行及中信銀行,更由富邦金開出第一槍,去年底宣布要以每股13元公開收購日盛金流通在外過半股數,目標是百分之百收購,若無法達過半,屆時1張都不會要。

當然,相較當時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現在時空環境不同,尤其在富邦金吃下台北銀行及安泰人壽後,靠著台北富邦銀行及富邦人壽兩大獲利引擎,成為金控獲利王,即便大家認為富邦金不須靠日盛金壯大,但富邦金認本案如順利完成公開收購及整併,將有助於金融產業整併,發揮產業綜效,也是響應政府「金金併」政策。中華徵信所也分析,2019年富邦集團資產總額與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差距約為1960億元,若併購成功,富邦集團的資產總額、加上日盛金控的資產總額3500億元,不排除可能小幅超越霖園集團的資產總額,躍升為台灣第一大集團。

其實,這也不是富邦金第一次看上日盛金,富邦金總經理韓蔚廷坦言,這案已看了好多年,不是臨時起義的案子。

富邦金早在2008年10月就與日盛金傳過「緋聞」,甚至傳當時富邦金已進入實地查核,只是因日盛的日系股東無法接受換股條件而破局,而市場則一直傳新生銀行早想退場,2015年又傳富邦金啟動併購談判,最後仍無結果。這次富邦金則占盡「天時地利人和」的優勢,尤其在政府也放寬「敵意併購」條件,加上去年殺出程咬金的泰國卜蜂集團,因有違「產金分離」政策遭金管會駁回申請,加速富邦做決定,不再與買家協商價格、直接自己掌握定價以加速併購。

只不過,收購期限還沒到,此案的雜音及質疑不斷,不僅日盛金總經理發出內部員工信,認為收購價格與淨值差距不大,這次收購案可能不會成功。後來日盛金召開審議委員會與董事會討論此案,認為富邦金每股13元的收購價格,低於該公司委請2家獨立會計師事務所估算的合理區間,分別為13.89元至15.71元、9.63元至16.93元,也質疑富邦金收購資金來源的合理性尚待釐清、員工權益照顧說明空泛,建議股東謹慎評估是否賣出持股。

日盛金內部不看好此收購案之餘,立委批評聲浪更大,除了民進黨立委林楚茵質疑富邦金沒與大股東溝通過,到底是有意結為親家還是聯手炒股?尤其富邦金在去年12月17日才宣布公開收購日盛金,但是12月14日日盛金就爆大量,其中是否有內線交易?金管會主委黃天牧也坦言,金管會早已著手調查。

民進黨立委高嘉瑜更對此收購案提出8大質疑,包括認為金管會還未查清楚日盛金的大股東中資疑慮,就火速破紀錄在不到2周,即放行富邦金收購日盛金申請案,更令人不解的是,金管會在這個案子該監督該審查,不是護航放水裝傻,更不該成為幫中資脫產、洗錢的幫兇及共犯,要求在未釐清中資違法介入經營疑慮之前,不應核准併購案,除非金管會對外正式說明並保證日盛金大股東無中資問題。

▲金管會通過富邦金收購日盛金案,不過,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左)質疑在日盛金中資疑慮還未查清前,就火速通過此案,根本是在護航中資?也讓平時
▲金管會通過富邦金收購日盛金案,不過,民進黨立委高嘉瑜(左)質疑在日盛金中資疑慮還未查清前,就火速通過此案,根本是在護航富邦金,也讓平時溫文儒雅的金管會主委黃天牧(右)罕見大聲怒斥:「我不同意妳護航這個字,請妳收回,高委員收回護航這兩個字」。(圖/擷取自立法院議事轉播)
至於國內首樁 「金金併」到底能不能出現?2月就會揭曉,只是若金管會沒釐清日盛金中資疑慮,不論此併購案成功與否,對富邦金來說,恐怕難擺脫替中資解套等質疑聲浪,就如同至今仍不時有人質疑富邦銀行併台北銀行「以小吃大」等問題。對金管會來說更是「裡外不是人」,即便收購成功,在沒查清中資疑慮下就放行,恐怕金管會也難擺脫替中資脫產及為富邦金護航等質疑,而就算查清楚了,也可能淪為信者恆信,不相信恆不信,因此即便2月有答案,恐怕之後還是有得吵。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