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藻礁公投恐衝擊能源政策 考驗執政黨溝通能力

▲藻礁議題延燒,環團推動的「搶救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已達門檻。(圖/翻攝自珍愛桃園藻礁臉書)
▲藻礁議題延燒,環團推動的「搶救藻礁」公投第二階段連署已達門檻。(圖/翻攝自珍愛桃園藻礁臉書)

記者劉育辰/特稿

桃園大潭觀塘工業園區中油第三天然氣接收站(簡稱三接)案,2018年環評通過至今爭議不斷。環保團體在2020年底發動「搶救藻礁」公投連署,目前第二階段連署份數已經達標。若中選會正式成案,則將在今年8月進行公投。倘若搶救藻礁公投通過,恐將衝擊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政策,執政黨該如何拆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原本環團推動公投連署的進度不佳,但近期在野黨積極力挺之下,聲量大增,成為全國性的熱門議題。雖然民進黨決定要小心因應這項議題,但面臨排山倒海而來的壓力,在與民眾的溝通上,顯然還有待加強。這項衝擊未來能源政策的公投議題,恐成為蔡政府接下來的燙手山芋。

藻礁是無節珊瑚藻類死亡鈣化後,沉積在礫石灘上形成的「植物礁」,平均10年才能夠生成1公分,大潭藻礁是經過數千年生長,才有如今規模。如今更是全球少數僅存的現生淺海藻礁,生態相當豐富,包括保育類的柴山多杯孔珊瑚、綠蠵龜、白海豚等。但隨著沿海工業區的開發,桃園海岸藻礁的規模已從過去的27公里大幅縮減到4、5公里左右。

為配合蔡政府2025非核家園的能源轉型政策,觀塘工業區將新建液化天然氣接收站,預計在2025年完工,2022年10月起供應台電大潭電廠新增燃氣機組所需天然氣,確保北部電力供應穩定、減少空氣污染。不過,三接在2020年3月進行棧橋新建工程時,因工作船斷纜、擱淺,疑似導致藻礁生態遭破壞,進而引起社會矚目,環保團體於同年12月11日發動搶礁藻礁公投連署,目前第二階段連署份數已達門檻,若中選會宣布成案,則將在今年8月進行公投。

細數三接爭議,主要在影響藻礁的範圍,以及有無其他更好的替代方案。環團指出,依據環評資料,現版本的三接由工業區與工業港兩案組成,工業港將新增填海造地21公頃,且會設置碼頭海堤及北防坡堤、浚挖航道及迴船池,影響總水域面積為913公頃,並非僅使用2003年之前已開發的既有填區。比起觀塘,台北港會是更好的選擇,一是有許多現成的閒置土地可供使用,可讓建站時程提前;再者,三接艦在台北港,可成為北部天然氣供應樞紐;第三則是經濟效益較高,在中油的可行性研究中,台北港建港成本就比觀塘省約70億元。

然而,政府部門表示,若改採台北港方案,包含填海等工程,預計將耗費10年,整體時程將推遲11年,可能導致台灣北部出現電力缺口,進而影響2025非核家園的計畫。接管的難度及安全性也是一大考驗。

此外,經濟部也解釋,曾在觀塘工業港水深超過10公尺的區域做過調查,周圍的海床都被砂石覆蓋,並沒有看到藻礁。雖然不能說三接的興建絕對不會影響環境,但政府已盡最大努力修正。蔡英文執政後,為兼顧供電穩定與環境保護,已將馬政府時期三接開發案原有的面積232公頃,縮減為37公頃。中油也在2018年8月底提出的「迴避替代修正方案」,進一步將開發面積減至23公頃,避開藻礁,同時採取友善工法,維持藻礁跟潮間帶的生態。

接下來,台灣勢必得在核電、燃煤所導致的空汙,以及綠能、燃氣之間做出選擇。而人類的開發,勢必得付出一定程度的代價,至於是否適當,看來現在也只能透過公投交由全民選擇。

開發案從232公頃縮小到23公頃,雖不能說執政黨在這件事情上毫不在意,但在溝通上顯然有待加強。在三接這件事情上,雙方能否在藻礁及電力供應上取得中間值,恐怕還有待執政黨正面出擊,與民眾直接溝通,說清楚、講明白。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