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蕭徐行/天乾物燥 台灣的缺水大危機

▲雖然台灣是寶島,但由於氣候變遷、產業發展、政策待改善、民眾不夠懂節約用水等因素,正面臨缺水危機。(圖/高市府水利局提供)
▲雖然台灣是寶島,但由於氣候變遷、產業發展、政策待改善、民眾不夠懂節約用水等因素,正面臨缺水危機。(圖/高市府水利局提供)

文/蕭徐行

在政府的委託下,大甲鎮瀾宮近日舉行了一場別開生面的祈雨祭典,祈禱上蒼「普降甘霖」滋潤乾涸已久的群山之島,這樣的誠心向天能否獲得實效仍有待觀察;但是在氣候變遷的影響下,寶島上的人們再不節約用水,珍惜水資源,即使天天下雨,也解決不了缺水的危機。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這次的缺水期又長又乾,已經有整整一年以上在台灣中南部地區沒有明顯的大型降雨,更別說有長達數日的雨勢出現,帶來充足的雨量以補足因為經濟與民生所需的用水,過去扮演台灣水情急先鋒的颱風也無蹤無影,去年在台灣附近形成的這麼多颱風,皆不曾踏上台灣一步,終至於中南部陷入近乎無水可用的慘狀。為了挽救用水,政府祭出了休耕補償的作為,讓使用量大的農業部門暫停以解工業用水與民生用水之需。去年秋天後,乾旱情形更向北部蔓延,休耕範圍已經北沿到了桃園地區,如今還能有正常下雨的地方只在北北基宜的台灣東北角,不缺水的地方除了北台灣,以及沒有工業活動的花蓮台東一帶,整個台灣正深深陷入快無水可用的困境中。

缺水的問題不僅僅是人們生存的問題,也對於台灣目前最主力的產業半導體業形成嚴重威脅。半導體製造過程需要很多的水,也造成業者在設廠之前要仔細了解設廠場址的供水需要。台灣半導體主要設置的新竹、中科與南科地區如今面臨了無水可用之苦,為了維持半導體的生存,經濟部已經打算讓廠商自行開鑿深井以抽取地下水,即使專家反對這種會造成西海岸地層下陷更為嚴重的「飲鴆止渴」,然而為了維護台灣主要的經濟發展,政府顯然有著不得不然的考量。

台灣的水資源受到地理環境的影響極大。唸過國中地理教科書者都了解,台灣的雨量不算充沛,尤其中南部地區常面臨乾旱的現象,北部得以有充足的雨水外,南部的水源主要靠颱風來臨及抽地下水為主;台灣的地形又為山高水促,河川向東西兩方流動,台灣又為南北長,東西窄的地形,每當暴雨臨時由於河川短促,常常無法留住上天留下來的大量水利而使得多數的水資源都流入大海。據統計每年大約有雨量600萬公噸,而且還不一定下在水庫集水區,沒雨的時候,想要造雨成效更是有限的。如何把這些留下來的雨水留住以待無水之實使用,這可是政府官員的最大考驗。加上台灣的水價是世界第三低,民眾不太會省水,不僅濫用水資源的情形普遍存在,各地水管老舊頻頻漏水的情形一直發生,當然就會出現水不夠用的現象。

這幾年來全球氣候變遷的問題日益嚴重,去年的反聖嬰現象帶來的餘威仍未減弱,造成整個缺水的情形嚴重。氣候暖化也使得整個氣候帶往北移動,過去我們說台灣處於亞熱帶氣候,這幾年氣溫卻逐漸向高熱的熱帶氣候發展,結果過去夏天常來到的颱風,也逐漸的北移侵襲日本、韓國一帶,讓過去依賴颱風為水量來源的台灣頓失一大資源。

採取行動解決水源不足的問題,是台灣緊急的問題。首先,由於民間反對興建新水庫的態度很堅定,台灣既有的水庫與貯水池,必須多加一把勁的整頓以擴大來增加水資源的儲蓄。此外,如何強化循環用水的使用以及興建海水淡化廠更需加強進行。目前這方面做得比較成功的就是新加坡,新加坡的用水百分之百依賴馬來西亞,為了確保供水穩定,避免國家利益受損,努力提高循環用水和海水淡化水的產量乃為首要目標,如今循環用水和海水淡化已經成為供水主力,讓新加坡漸漸減少對馬來西亞的依賴。

大甲鎮瀾宮的祈雨祭典如果真能發揮神效,那應該拉長祈雨時程與力道,甚至要恭請全台的媽祖廟一起進行,也許效果更佳。然而,台灣的困境除了源於地理環境對於「留住」水資源的困難,再說人們不珍惜水資源,民眾缺乏節水的概念外,政府解決水資源匱乏的努力也不足。如果我們不能真實面對缺水的困境,提出有效的解決方案,水資源匱乏將是台灣人永遠的痛。

●作者:蕭徐行/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