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物/藻礁公投的最後一哩路 環保鬥士潘忠政奮戰20年

▲2016年開始的「搶救大潭藻礁」運動,延續至今經歷了政黨輪替,潘忠政的訴求卻不曾動搖。(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2016年開始的「搶救大潭藻礁」運動,延續至今經歷了政黨輪替,潘忠政的訴求卻不曾動搖。(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文/陳錦欣

「珍愛藻礁公投」為台灣史上首次生態公投,公投領銜人正是從事環保工作超過20年、小學老師退休的潘忠政,他於2016年即發起「搶救大潭藻礁」運動,在去年(2020)12月發動公投連署時,不僅不被外界看好,甚至許多人對藻礁的認識還是一知半解,沒想到在短短3個月內,全台席捲了一場「粉紅風暴」,截至第一階段送交連署書時,全國各地湧入總計超過70萬份,這個結果促使蔡英文政府必須審慎對待這個生態議題,接下來在8月28日投票前,潘忠政還有最後一哩路要走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大潭藻礁不僅有7600年歷史,更是全球唯一在淺水域沙灘上生成的藻礁海岸,特殊的地質景觀與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更被國際期刊認證具世界級自然遺產的地位。(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7600年藻礁,為海洋生態育嬰籃。

大潭藻礁不僅有7600年歷史,更是全球唯一在淺水域沙灘上生成的藻礁海岸,特殊的地質景觀與豐富的生態多樣性,更被國際期刊認證具世界級自然遺產的地位。「這個地方是很好的環境教育的場域」潘忠政說。曾任教於新坡國小的潘忠政,以往常帶學生來潮間帶做環境教育,只要蹲下細看,寄居蟹、珠螺不再是課本上的圖片,這些小動物是活生生的在礁岩處成長、覓食,這裡豐富的生態系歸功於藻礁的生成方式。

藻礁體上會著生殼狀珊瑚藻,當殼狀珊瑚藻死亡後,便會留下了碳酸鈣,這樣一層一層的堆疊上來,多孔隙的環境讓小動物可以在這邊出生、躲避天敵,附著而生的沙菜、石蓴成了小動物的食物,「這個就是海洋生物的育嬰法」潘忠政解釋,礁岸對於維護生態系多樣性功不可沒。

2007年中油在桃園觀音海岸,進行天然氣海底管線的興建工程,造成藻礁破碎、被砂石掩埋,對於海洋生物育嬰籃遭受如此嚴重地破壞,潘忠政不惜挺身而出成為抗爭的領頭羊,潘忠政解釋,藻礁的珍貴在於,它是千層派式累積生成,一旦因為工業開發受到撞擊變成碎片,便再也無法恢復它原來的樣貌,「如果說造礁20年才造出1公分來的話,你挖了它10公分就是200年」,潘忠政字裡行間全是對環境被糟蹋的不捨。

▲
▲「珍愛藻礁公投」為台灣史上首次生態公投,領銜人正是從事環保工作超過20年、小學老師退休的潘忠政。(圖/記者詹皓帆拍攝)
 

粉紅風暴席捲全台,守護藻礁誓不退讓。

潘忠政長期生活在桃園,關注海岸生態環境,在擔任教師期間,就因為當地環境遭受工業污染衝擊,而開始從事環保工作,1993年他創辦觀音文化工作陣,2009年組織大崛溪文化協會,保護溪流不餘遺力。

2016年開始的「搶救大潭藻礁」運動,延續至今經歷了政黨輪替,過往的戰友成為了對手,身邊的人來來往往,潘忠政的訴求卻不曾動搖,面對網路上的種種指控與抹黑,潘忠政表示「我們甚至最後也變得像中共同路人一樣」,壓力排山倒海而來,令人慶幸的是,因為這些不實指控,讓越來越多人開始關注藻礁議題,這一股推波助瀾之下,更有學生團體自主在校園發動「粉紅風暴」,全台將近30所大學加入,全力將這股浪潮推向社會各個角落,最後使得原本35萬份連署書的達標門檻,暴衝變成70萬份的民意,訴求中央要審慎評估這項由人民發起的生態公投。

▲
▲2007年中油在桃園觀音海岸,進行天然氣海底管線的興建工程,造成藻礁破碎、被砂石掩埋,對於海洋生物育嬰籃遭受如此嚴重地破壞,潘忠政不惜挺身而出成為抗爭的領頭羊。(圖/潘忠政提供)
 

台灣首次生態公投,守護家園最後一哩路。

70萬份的連署書只是第一階段的過關,但還不能算是成功,如同每日海岸的潮起與潮落,潘忠政開心之餘,更擔心的是8月28日的公投,是否能順利過關?「保護藻礁是我們認為,應該要留給下一代的重要資產」,在接下來的日子裡,潘忠政的任務是要讓大家知道「為什麼要把藻礁留給下一代?」他計畫要把藻礁生態製作成教材、培訓講師,要把正確的資訊推廣出去,相信人民在最後一刻會做出正確的選擇,面對隨之而來的挑戰,潘忠政說:「我們會陪所有這些連署人,走完最後一哩路」。

【Tag人物小檔案】

 ●姓名:潘忠政

 ●學歷:花蓮師專畢業

 ●經歷:

  小學老師、大潭藻礁公投領銜人

  1993年創立創立觀音文化工作陣

  2000年小學教師退休

  2009年組織大堀溪文化協會

  2013年組織桃園在地聯盟搶救觀新藻礁

《NOWnews今日新聞》,推出專題企畫《#Tag人物》,不用過多的視覺包裝,更沒有花俏的特效動畫,我們希望最真實呈現人物主角的生命故事。衡量成功人生的指標,從來不該是世俗眼裡的單一標準,夢想有千百種可能。讓我們用不同的視角,看見追夢的勇氣和堅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