校正回歸做法對但危機處理需改?她曝指揮中心「3大忌」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在臉書表示,「校正回歸」在做法上是正確的,但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她並分析指揮中心「3大忌」。(圖/指揮中心提供)
▲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在臉書表示,「校正回歸」在做法上是正確的,但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她並分析指揮中心「3大忌」。(圖/指揮中心提供)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昨(23)日公布新增287例COVID-19本土病例,以及170例校正回歸上週各日個案,另有6例死亡個案。對此,永齡基金會執行長劉宥彤在臉書表示,「校正回歸」在做法上是正確的,但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她並分析指揮中心「3大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劉宥彤發文解釋「校正回歸」一詞,「什麼是校正回歸呢?白話就是要修正先前因為塞車檢驗結果來不及報告,所以修正先前日期公布的確診人數。其實是補記,修正數字的意思。」她表示,該不該補記,修正?在做法上是正確的,因為如果不修正前面的確診人數會導致對疫情判斷的不準確;但用上一個看似專業的名詞,又是在過去從沒發生的情況下,並且並不是一件好事,在危機處理的方法和態度上是需要修正的。

至於為何會吵成一團?劉宥彤說,因為疫情同時糾纏著政治問題並考驗危機處理能力,對於過去中央指揮中心面對疫情,民眾們稱讚陳時中部長,因為在危機處理的技巧上,固定時間向全國民眾說明,做到了讓民眾安心的「透明度」、「樂於溝通」、「積極」的態度,然而這次的「校正回歸」卻犯了危機處理中的數個大忌。

劉宥彤並分析指出3大忌,大忌1:危機處理的「同理心」。第一要務是不要引起恐慌,任何過去沒聽過的新詞彙,尤其是對於要更動最敏感的確診數字,原本就預期會造成很大的影響,所以非常不適合用一個民眾不懂的名詞去創造討論,大家會問民眾能了解的程度是什麼?在公關處理上的標準是,7-10歲孩子能懂的內容。

▲指揮中心今(23)日公布,校正回歸各縣市分布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昨(23)日公布校正回歸各縣市分布情形。(圖/指揮中心提供)
▲指揮中心23日公布,新增287例COVID-19本土確診案例、170例校正回歸,另有6例死亡個案。(圖/NOWnews製作)
▲指揮中心23日公布,新增287例COVID-19本土確診案例、170例校正回歸,另有6例死亡個案。(圖/NOWnews製作)
大忌2:危機處理的「媒商(媒體智商)」。公佈時的態度和對事件處理的完整性,雖然不需要為補正數字道歉(因為這有專業考量),但需為了社會大眾的信任被傷害而道歉;另外,有沒有改善的做法可以讓這件事情不再發生,又如果沒有改善的做法,而事件發生將成為常態,又是否有告知民眾如何面對的方式。她提到,危機處理的原則是「誠實面對現在,負起一定程度的責任」、「還原事件真相」、「對未來提出做法」,只要缺少一個,或措詞不當,就會造成很大的負作用力。

而大忌3則是她個人對於政治力干擾防疫感到非常不認同,劉宥彤直言「事情發生後,又成了各黨派互指責甩鍋的政治事件,其實事件本身有專業問題,像是為何需要補正感染人數?在檢測塞車,通報不及的情況下該做什麼?與民眾溝通技巧上應該如何加強?而不是每次最後都變成政黨互相開砲,到最後就是政黨各擁支持者彼此開駡...我們遭受的任何事情都不能成為學習成長的養份,只是政治鬥爭的工具,所以當事件的政治影響力消失,事件本身該學習的,該改善的,該進步的都不了了之。」

文末,她更嘆道「病毒不分藍綠,同島一命,在此向在第一線抗疫的人們致上最高的敬意,也希望坐在高堂上的所有政治人物們放下鬥爭的想法,現在誰做得不好都不是百姓之福。」(編輯:許苡晴)

▲劉宥彤臉書全文。(圖/翻攝自劉宥彤臉書)
▲劉宥彤臉書全文。(圖/翻攝自劉宥彤臉書)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