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單厚之/非疫情該「校正回歸」而是民進黨政府

▲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校正回歸」,在國內掀起討論。(圖/指揮中心提供)
▲衛福部長陳時中提出「校正回歸」,在國內掀起討論。(圖/指揮中心提供)

文/單厚之

如果時間也能「校正回歸」到5月22日,陳時中應該絕對不會再推出「校正回歸」這個名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校正回歸」,沒有人聽得懂的這4個字,5月22日google trends的搜尋量達50萬+、就連同音的「矯正回歸」都有1萬+。而陳時中本人網路聲量創下去年1月防疫以來的新高、負面聲量也是有史以來最高。

過去一年多的時間,陳時中、指揮中心、民進黨在「疫情政治學」這門課堪稱是模範生,獲得民眾的一致好評。沒想到指揮中心突然端出一堂「疫情統計學」,把自己搞的灰頭土臉,還立刻被死當。

「校正回歸」打破了民眾對指揮中心的信賴,一時間「蓋牌」質疑四起,陳時中聲稱自己是「掀牌」,卻遭來更大的嘲諷;若之前沒有「蓋牌」,如今又哪來的牌可掀?網路上各種嘲諷「校正回歸」的哏圖四起,任憑綠營側翼說破了嘴,也絲毫挽回不了風向。

綠營聲稱「校正回歸」是正常、常見的作法,結果曾經是台大醫學院教授的柯文哲說「第一次聽到這名詞」、統計學教授費鴻泰說統計學沒有「校正回歸」這名詞。

不管指揮中心用什麼名詞,民眾的理解就是,指揮中心之前給的數據不完整、不真實、不可信,而且未來每天公布的數據,也都仍然不能反映當下真實的疫情。

搬出「校正回歸」的第一時間,指揮中心聲稱是「登錄表格」出了問題,導致數字沒有完成上傳。但如果真的只有登錄系統的問題,系統修正之後就不該再有「校正回歸」的必要;之所以還需要持續「校正回歸」,並且明訂「採檢日+2為確診日」,其實反應的就是檢驗能量不足了。

綠營搬出去年外國的經驗,聲稱類似的作法並非台灣獨創。但不要忘了,那些都是一年多前的經驗,當時包括歐美國家都面臨疫情爆發、醫療體系崩潰、檢驗能量不足,無法第一時間獲得正確的確診數,甚至有患者死亡之後才發現是新冠肺炎,所以必須要回頭補登錄確診數;但絕對沒有一個政府會在不承認自身疏失與不足的情況下,高調的宣稱自己是在「掀牌」。

如今台灣的疫情就像一年多前的世界其他國家,疫情爆炸、感染源不明、檢驗能量不足,所以也必須要回溯修正數字,才能反應真正的疫情變化趨勢。指揮中心不承認自己的佈署不足與缺陷,只想個玩弄文字遊戲、蒙混過關,自然無法獲得民眾的理解與認同。

過去一年多,台灣的防疫的確可圈可點,陳時中靠著便給的口才,也經常能夠四兩撥千斤度過難關,例如在疫苗取得上的說詞反覆、疫苗施打率落後全球,民眾一直都沒有太過苛責。但也因為民進黨對陳時中的口才太有自信,才會誤判形勢,創出「校正回歸」的說詞,一下子賠掉過去一年累積的公信力。

不管是回補資料或「校正回歸」,目的都是為了反應真實的疫情,才能對應做出正確的防疫作為。但「校正回歸」該盤點的,絕對不僅僅只有染疫數跟對應的防疫作為,更包括指揮中心的公信力、政治能量、手中籌碼,與對應的行政與政治作為。

按理講,疫情越升高、越失控,政府的姿態就要越低、越謙卑,懇求各方力量的配合,以期儘速控制疫情。但我們看到的卻是,綠營透過各種放話管道狂打侯友宜,推鍋給柯文哲、侯友宜,結果卻把兩人越打越旺。同時,指揮中心祭出重罰,狂打「境外假消息」,把一切所有對政府的質疑,都打成是「阿共仔的陰謀」,結果卻引來更多的質疑跟批評。

指揮中心跟民進黨政府真正該「校正回歸」的是,在停電、疫情等一連串風暴之下,蔡英文的817萬還剩下多少,網路上、社會上真實的風向又是如何?當地方首長紛紛開始「嗆時中」時,如果還誤以為「順時中」才是主流,還按照幾個月前的政治操作習慣,「校正回歸」的慘劇必然會持續重演。

 

●作者:單厚之/資深媒體人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