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財富老司機》上車!彭懷恩用「槓桿原理」快速積累財富

▲ 《NOWnews今日新聞》全新Podcast節目《財富老司機》,主持人黃群仁(左)、彭懷恩(右)與大家分享投資理財的心路歷程。(圖/NOWnews攝影中心)
▲ 《NOWnews今日新聞》全新Podcast節目《財富老司機》,主持人黃群仁(左)、彭懷恩(右)與大家分享投資理財的心路歷程。(圖/NOWnews攝影中心)

財經中心/台北報導

《NOWnews今日新聞》新開闢的Podcast節目《財富老司機》,吸引許多聽眾、讀者來學習如何打造有錢人的腦袋,希望能儘早達成「財富自由」的目標,與此同時,也相當好奇兩位主持人的來歷;主持人彭懷恩在最新一期節目中,就向大家簡單說明自己過去的投資經驗,以及對年輕人的建議,在40幾年前剛進入職場的彭懷恩,身兼數職,可說是「斜槓青年」的始祖。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多年投資房地產經驗的彭懷恩提出「以房養老」概念,在房地產界相當知名,在最新一期節目中,他推薦一本書《跨越障礙》,裡頭有針對職業生涯的一個長程規劃,他認為,理財同樣也能把它變成一個跨越障礙的觀念,因為他反思在過去這40年自己的理財經驗,的確像是在跨越障礙。

彭懷恩以不同年齡階段,來訴說自己對於財富的追求目標:首先在20歲到30歲時,他追求達成「第一桶金」的目標、30歲到40歲時,是人生中財富積累最快的時期,也是在此時遇上房地產大爆發的風潮、40歲到55歲,是追求財富動態平衡,因為此時孩子們到國外讀書,每年都需要100萬至200萬的支出,所以這時在投資房地產時,幾乎是買進房子裝修好後,談妥價錢就賣掉了、55歲到65歲就是規劃退休時期,財務上就是求穩去槓桿化。

彭懷恩也說,在55歲這階段,負債很多,因為年輕時就是靠「槓桿原理」去快速積累財富,向銀行貸了2000多萬,本利還10多萬,不過同時有租金收入的這項被動收入,配合主業的主動收入加起來,退休65歲的負債就只剩下500萬了,雖然他也有能力償還最後的500萬,但他還是為自己保留一點「強迫儲蓄」的動力。

主持人黃群仁問及,在當年那個風氣下,怎麼會這麼大膽借這麼多錢?彭懷恩則說,在那年代沒有斜槓這個說詞,但他其實就是身兼數職,博士班有獎學金,下課後到報社工作,晚上還跑兩家補習班,創造很多業外收入,可說是「斜槓青年」的始祖,他笑稱自己那時候醒著、有空隙的時候都是在工作賺錢,這也是他常跟年輕人說,在賺錢的時候就不會花錢了。

只不過,想達成早日財富自由,儲蓄是必須的,彭懷恩說,依照行為經濟學來說,其實儲蓄是痛苦的,必須要求自己每個月拿出一筆錢出來,所以他建議,最好的方式就是用扣的,像是每個月固定拿個3000至5000塊出來買零股,跟銀行營業講定期定額收款,每個月買,就算有股利也不要花,就是固定扣錢、固定買那些穩健股或ETF,後面複利效果就能彰顯出來,所以強迫儲蓄不只是把錢放在銀行裡,而是應該要去找到一個合適的投資標的,啟動致富的大腦。

彭懷恩強調,初入理財投資這塊領域時,他比較保守,建議大家用減法,所以期貨不要碰、股票不要放空,錢不多的初期就應該要向錐子一樣,集中一個點打下去就好了。他說,每個月只賺五萬六萬又想買房,或是希望將來退休不會變成下流老人,就應該好好了解受薪階級該如何投資理財,並且擁有怎樣的思想準備跟框架才有可能致富。

黃群仁則稱自己不像彭教授一樣為台大博士、學生會主席,他是讀私立學校且在南部不是熱門的科系,又北漂工作,一樣能夠當上「財富老司機」向大家討論財富,兩人的投資觀念不同,卻一樣能達到財富自由的目標,這是個很有趣的對比,也因此下一期將會由他來與大家分享,自己在不是軍公教人員也不是受薪階級為主的狀況下,是透過什麼樣的理財經驗,達到財富自由的成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