鄧惠文曝「伴侶是合作關係」:認清沒有他,我也能活下去

▲鄧惠文醫師表示「伴侶關係是大家一輩子都要修的功課」。(圖/截自「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畫面)
▲鄧惠文醫師表示「伴侶關係是大家一輩子都要修的功課」。(圖/截自「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畫面)

文/姊妹淘

全國疫情三級警戒已經超過一個月,許多人因長時間與伴侶待在同一個屋簷下,而頻頻發生摩擦、感到身心俱疲。華人心理治療研究發展基金會(華心)和LINE特別合作推出「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今(21日)首場邀來精神科醫師鄧惠文分享「疫情照見的伴侶關係」,鄧醫師表示伴侶關係是大家一輩子都要修的功課,在疫情壓力之下,伴侶之間的心理差異會被放大檢視,個人的依賴模式也更需要受到關注,她建議「肯定自己,尊重伴侶」,才能照顧到自身心靈,又能與伴侶維持長久的合作關係。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疫情之下,伴侶常因防疫觀念、家務分配而發生爭執,也有人需要更多的親密感、情感連結來排解壓力,當個人的安全感備受挑戰又急需時,若無法有效溝通就會產生意見分歧。鄧醫師分析這與她過去常提及的榮格心理學,將人分成兩大人格的不同有關,當心中騷動不安時,「內傾」型的人較內斂,需要更多的心理空間去獨立思考;而「外傾」型則會把心門打開,希望雙方能正面溝通,兩者的差別在於遇到問題、壓力時,會不會與人產生連結。(延伸閱讀:

▲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求伴侶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轉向思考自己內心真正擔憂的問題。(圖/Shutterstock)
▲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求伴侶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轉向思考自己內心真正擔憂的問題。(圖/Shutterstock)
面對壓力,每個人都有不同的反應模式,除了內傾與外傾的不同,思考型與情感型也不一樣,尤其在有壓力時,人們會更依賴自己平常習慣的功能。鄧醫師提及有逃避習慣的人,可能是想藉由與伴侶爭執,來分散本身對疫情的恐懼,這時不妨先回頭照顧自身的心情,同時開始學習接受與伴侶之間的差異,並停止期望、失望,因為我們的任務不是要求伴侶符合我們的期待,而是轉向思考自己內心真正擔憂的問題,當你把自己照顧好,就能減少伴侶之間多餘的摩擦,也有更多足夠的心理空間去觀察彼此。

鄧醫師表示不該把伴侶視為「加害者」的角色,恐懼、需求都該自己去正視,伴侶關係是合作而非滿足,一段成熟、穩健的關係是「沒有他,我也能活下去」!因為伴侶沒有義務要滿足自己的需求,我們要學習的是「如何照顧自己」和「如何與伴侶維持默契」。(延伸閱讀:)

▲鄧醫師認為與伴侶最好的合作,就是不要害怕彼此的差異。(圖/截自「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畫面))
▲鄧醫師認為與伴侶最好的合作,就是不要害怕彼此的差異。(圖/截自「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畫面))

在疫情逼迫人們成長的時代,必須檢視自己最內心的想法,鄧醫師認為與伴侶最好的合作,就是不要害怕彼此的差異,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渴望自私的時期,也會因為成長背景的不同,出現情感能力的強和弱。鄧醫師建議大家進入一段伴侶關係之前,要先培養好「自身價值感」,對自己有自信、夠穩定,做好「對方沒有這麼在乎我」的心理準備,並且相信自己內心的失望和難過,都可以透過努力而獲得改善,與伴侶的關係就不會如此緊繃。

鄧醫師的分享引來參與線上直播的網友熱烈迴響,她也感到意猶未盡想與大家分享更多。邀請大家除了持續關注「愛在瘟疫蔓延時-名家直播」;更可以關注姊妹淘FB,每週五中午12:30一同參與《鄧一個人咖啡》線上直播,有鄧醫師陪大家聊聊彼此的心事。

更多《鄧一個人咖啡》的節目資訊,請準時鎖定《姊妹淘》、《NOWnews今日新聞》。
姊妹淘 Facebook  https://www.facebook.com/babyou.com.tw/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