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俗女》做自己不是自私!鄧惠文:跟愛別人兩者不衝突!

▲《俗女》求自己舒服不表示「你很自私」!鄧惠文:「做自己」跟「愛別人」其實不衝突。(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俗女》求自己舒服不表示「你很自私」!鄧惠文:「做自己」跟「愛別人」其實不衝突。(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文/姊妹淘

《鄧一個人咖啡》在23日直播節目中,邀請到了《俗女》編導嚴藝文以及劇中高人氣的阿嬤演員楊麗音,與鄧惠文醫師一同探究「俗女養成 女孩轉大人的心路歷程」。在劇中,陳嘉玲在台北打拚的那段日子,好像一直過得悶悶不樂,直到自己拋下一切回家鄉時,才勇於跟隨自己的心「做自己」,嚴藝文與楊麗音也分享了在做自己這條路途上的感人故事給大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相信大家在自己的人生路上,時常會有覺得沒衝勁、勉強在過日子的時候,也時常會有擔心別人的眼光、閒言閒語而去將就什麼的時候,但別人喜不喜歡自己,真的有比自己的快樂更重要嗎?

▲別人喜不喜歡自己,真的有比自己的快樂更重要嗎?(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別人喜不喜歡自己,真的有比自己的快樂更重要嗎?(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嚴藝文坦承,自己很晚才開始有「做自己」的意識,小時候太想取悅父親,所有的期望都是按照父親的想法走,因為身為長女,爸爸又疼愛有加,把所有寄託都放到自己的身上,付諸了滿滿的期望,以前看到他眼中充滿欣慰的感覺就覺得很滿足,那時候所有的生活動力都是在搏父親的開心。

但最後嚴藝文卻選擇了一條違背爸爸期待的路。「演員對他來說應該算是拋頭露面的工作」,在父親心裡,女孩子就是要當老師或公務員,以後才能嫁到一個好家庭。為此嚴藝文跟父親冷戰了將近兩年的時間,因為不知道該如何去面對他。

從一開始的不想辜負人家期望,直到終於開始學習張口說「不」,不要勉強自己、不要壓抑自己,嚴藝文笑說,其實自己也還在學習當中。

楊麗音分享,其實關於說「我不想」、「我不要」她很早就學會了,不太會強迫自己去做不想做的事。她自曝小時候父親常常家暴母親,那時候常勸媽媽趕快離婚,但媽媽總是會說「孩子還小,離婚之後要怎麼辦」;等到自己跟兄弟姊妺都長大、有自己的家庭了,勸媽媽趕快離開,得到的卻是媽媽說「不行!這麼老了離婚會被別人笑」,讓她不禁反思,「到底要讓別人多喜歡你,為什麼要勉強自己?」又或者其實只是自己放不下,可是拿別人當藉口。

嚴藝文在學習這條路上發現,「做自己」是求自己舒服,不表示「你很自私」!她認為我們一定要有自覺,即使你現在在忍耐、在勉強,你都要知道那個東西是什麼,那是你自己「選擇」的,如果你有自覺,做了選擇你就要敢去承擔「別人喜不喜歡你」。就拿朋友來說,以前交朋友總會希望大家都喜歡自己,但到了這個年紀後,其實選擇的就是跟自己相處的來,能夠聊心事的對象。

據說《俗女》劇組都知道楊麗音只要用到好的東西,就會急著要介紹給大家,鄧醫師坦白自己也受惠!輾轉因別人分享用到楊麗音推薦的牙膏,沒想到一用就愛上了!嚴藝文聽聞笑著舉手說:「還有襪子我也有跟到!」一番歡樂的「呷好逗相報」,讓鄧醫師打破觀眾迷思、有感而發提到,其實「做自己」跟「愛別人」是不會相互衝突的。

▲其實「做自己」跟「愛別人」是不會相互衝突的。(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其實「做自己」跟「愛別人」是不會相互衝突的。(圖/截自《鄧一個人咖啡》節目畫面)
最後,楊麗音也在節目中跟大家分享,其實她也跟一般人一樣扮演著「多重角色」,既是女兒、媳婦,又是妻子、孩子的媽媽,家中每個人吃飯習慣都不同,媽媽喜歡吃軟一點的飯、婆婆喜歡硬一點的,為了滿足大家喜好,自己還生了一頓氣。但她說,一家人生活在一起就是這樣,今天吃硬一點的、明天吃軟一點;今天吃辣、明天不吃辣,又或者今天可能餐桌上少一塊肉,那自己那份就讓出來,自己就是扮演著中間的角色,更笑著說「做自己,不可能啦!」

楊麗音的這番話療癒了觀眾們,讓大家知道「其實自己已經做很好了,不能再好了」,連鄧醫師都被安慰到了,急著說自己真的很需要這句話!

關於陳嘉玲的人生下半場是如何做自己,又怎麼去面對更多黑暗的事情,就讓她親自告訴大家,《俗女養成記2》在8月8日起,每週日晚間9點,於華視主頻與CATCHPLAY+影音平台正式推出。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請主動撥113,透過專業社工員處理,救援受虐者脫離危機。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