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楊威利/增強後備戰力 陸軍增購機槍等軍備

▲彰化縣後備旅實施一般兵接訓教召任務,實施步兵班戰鬥綜合教練與60迫砲聯合操作等課程,建構部隊堅實戰力。(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2)
▲彰化縣後備旅實施一般兵接訓教召任務,實施步兵班戰鬥綜合教練與60迫砲聯合操作等課程,建構部隊堅實戰力。(圖/記者陳雅芳攝,2017.8.22)

文/楊威利

先說結論再論述。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常備、後備、宮廟、全民。

※後備戰力要打怎樣的戰爭與裝備。

※軍事投資都要大量軍費、有些還不能省。

新聞

9月初,軍事新聞報載,政府為精實後備戰力,根據國防部明年預算書顯示,陸軍將編列5.8億餘元預算,採購2,060挺班用機槍、87門120公厘迫砲;全民防衛動員署編列47萬元赴美考察;增設戰場抗壓館,配置於陸軍官校與後備步兵旅等。

※常備、後備、宮廟、全民。

關於後備戰力的討論先前已有許多討論,但我們還是正本清源的說當兩岸發生戰爭或是其他軍事作戰時,一般都是現役部隊(三軍各單位、資通電等支援單位)打第一波,第二波為臨戰前動員後擴編的後備部隊,最後才是類似全民皆兵的焦土抗爭-如果當地國民還有抗敵意志、物資也足夠的狀況下。

先前在討論後備戰力時,忽然冒出國防部研擬將宮廟義勇納編戰時災防編組的議題,當時博取了許多媒體關注,但根本模糊了討論焦點;現在重新整理一次,當兩岸發生戰爭時,可能的狀況會是第一線部隊、後備部隊、宮廟義勇與全民皆民的樣態嗎?這種論述可能太過簡化,但是既然是軍方說出宮廟義勇這議題,外界難免多所想像。

這種第一波現役、第二波後備、第三波其他人士的想法,主要是奠基於全民都還有抗敵意志,敵軍還要登陸佔領敵境的狀況下所想定;先前這種動員(Mobolization)的想法在第一次世界大戰時確實發揮其作用,但在空權崛起與武器系統強大後,軍隊的動員、集結與後續的戰場投入都變得相當困難,因此有部分評論指出,當現役部隊被擊潰時,政府當局就必須思索下一步的和、戰策略,而和、再戰、或降的政策並不是軍人所能決定的-這是民主國家的常態。這也是外界要區分,究竟是從政府或是軍人口中說出要戰到一兵一卒的不同意義所在。

▲
▲ 在詳細檢視預算書後,媒體報載陸軍將編列預算設置4座戰場抗壓館,希望藉由硬體設施提升部隊臨場戰力。(軍聞社記者林澤廷攝)

※後備戰力要打怎樣的戰爭與裝備。

上述軍事新聞顯示,國防部正編列預算採購武器或是增設訓練處所,以利強化後備部隊戰力,而且目標很明確的是後備步兵,但很可能這些經費都還不夠。

首先是步兵基本武器是槍,因此極有可能是現役部隊用T91步槍,而後備部隊用T65K2步槍,現在撥足經費採購班用機槍、120公厘迫砲等裝備,就是要充足完編後的12個後備旅裝備,這還只是武器系統部份。

若以1旅3,000人計算,動員12個後備旅計有36,000人,除單兵步槍與團體武器(機槍、迫砲)外,這些後備兵力還需要制服與其他個裝,包含頭盔、水壺、防毒面具、戰術背包、步槍彈匣、基本彈藥配賦量、土工器具,或是高階的抗彈板、護膝、護肘等可能都得考慮購足。

在單兵或小團體武器與個裝都裝備後備部隊後,還需要配置班排或是更高階的通訊裝置,這些通訊設備是小部隊作戰與跟上級聯繫時必要的裝備。此外,還需要團體輸運工具,就目前來說就是這些被動員的部隊要配備多少輛中型戰術輪車?這些基本的輸具並不只是讓後備部隊有車「坐」而以,而是要提升部隊機動性,方便戰場指揮官進行佈防,甚至在戰況不利時還可以將部隊撤離。問題是臨戰時,後備單位能掌握多少輸具?若不足時如何協調友軍協運?這些都需事先加以規劃。

當以上當兵個裝、團體武器、通訊器材、輸運工具都配備完善後,在未動員完畢或「訓員」未使用這些裝備前,這些裝備都必須有庫存設施,有些裝備還有效期的限制,林林總總的後勤、補保、經理、管制、儲放、維持等都相當繁瑣。接續我們還得看這些預計被動員的後備部隊訓練,並在野外的演訓實操過程中看出領導幹部實際作為,這一整個訓練流路時間很可能不是我們想像中的短。

因此回過頭來說,我們在檢視軍事新聞時得先分門別類處理:軍事採購與研發案→現役部隊所用;在104旅等4處新訓旅與增購機槍、迫擊砲等→後備部隊所用;萬安演習、民安演習的新聞→可能與宮廟義勇有關,對於最後一類歸類我們實在是沒有辦法不這樣歸類,雖說這樣歸類有點不得體。

▲
▲ 迫擊炮是小部隊建置支援火力,本次預算書揭露採購120公厘迫砲,就是強化新編後訓旅的武裝。
(圖/臺中市後備指揮部提供)

※軍事投資都要大量軍費、有些還不能省。

未來即將成立的全動署赴美考察47萬元的部份,極有可能是這些費用不太夠,但我們都衷心期望,無論是先前傳出要去以色列還是現在去美國考察都好,後續的考察報告與建議能真正對台灣後備戰力變革有所助益。

在網際網路發達與台灣資訊自由化的狀況下,許多民眾已知以色列與美國的動員樣態值得學習,甚至看過新加坡軍教電影「新兵正傳」後,相當羨慕新加坡軍隊,實則新加坡軍隊在單兵個裝與後勤的投資上,超越台灣陸軍很多,後備單位亦同,若台灣陸軍與後備單位獲得同樣的預算後,或許我們也會有類似的建軍成果。

有些個裝、裝備、器具、醫療耗材等等,原本就是被設計被士兵使用的,使用後就被當作是消耗品,必須日後再籌補;因此在編列這些裝備的經費時,還得籌想耗材的後續採購費用,這些費用隨著品項的不同可能要做滾動式的修正。當以上這些裝備與費用都籌措到位,人員訓練完善並被軍方媒體報載後,或許大眾才會相信後備部隊真的有戰力,這也是後備戰力改革後的具體成果。

 

●作者:楊威利/資深軍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