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同溫層精神勝利法真的有效嗎?

▲站在政黨領導者立場,需要靠著溫和配穩定統治,靠著激進派戰鬥擴張,但容易演變成雙方人馬吵翻天、口水戰不停的戲碼。示意圖(圖/記者吳承翰攝)
▲站在政黨領導者立場,需要靠著溫和配穩定統治,靠著激進派戰鬥擴張,但容易演變成雙方人馬吵翻天、口水戰不停的戲碼。示意圖(圖/記者吳承翰攝)

文/吳崑玉

烤肉架上的肥油滴進火裡,滋滋作響火旺突燒,藍綠老人們邊翻肉邊聊起了張亞中和塔綠班,不同政治立場間免不了絆起嘴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你當年沒有罵過我『藍蛆』、『外省豬』嗎?」

「我還記得你那時罵我『綠吱』、『台巴子』!」

「那為什麼我們現在可以坐在一起烤肉?」

「大概我們都老了,都被人家玩夠了,發現政治根本不是熱血青年想的那麼回事兒!」

如果明天總統大選投票,我們會不會投或幫同一個黨的候選人?大概不會。但若問我們願不願意被老習這幫人統治?大概也都不願意。

每個政黨裡都有激進派與溫和派,激進派總覺得溫和派是一群投機份子,不出聲,不奮戰,成天趨吉避凶,只想撿好處。溫和派則覺得激進派是群瘋子,夜夜出征不睡覺,一言不合就狂罵窮吼,把朋友都得罪光了,把觀望的人都嚇跑了。卻老覺得成功都是靠他們出征,失敗都因其他人不努力、不團結、不夠堅定。在許多政黨裡,激進派與溫和派鬥起來,比什葉派和遜尼派打起來還要慘烈,比明朝宦官東林黨爭還要陰狠。

而且,不論黨內鬥爭或政黨間鬥爭,勝利者多半有個迷思,認為不管怎麼贏的?反正我就是贏了,放點好處摸摸頭,輸家便應歸順於我。實際上根本不會如此發展。戰場上相遇,公平決鬥,輸了是技不如人,甘願服氣。但若背刺捅刀,就變成「私人恩怨」,一輩子化解不了。也許暫時迫於形勢低頭臣服,卻總會尋找空隙東山再起,落井下石,加倍奉還。

溫和派的邏輯比較像農業社會,守住一畝三分地不被攻破,再以德服人,以商圍政,「累積」自己實力。激進派則比較像遊牧民族,愛用殺戮與征服來快速填補自己的不足,或削弱對手的音量及戰力,根本不相信溫良恭儉讓那套。

站在政黨領導者立場,這兩種人他都需要,基於穩定統治,他需要溫和派;基於戰鬥擴張,他需要鐵桿激進派。於是你就會看到政治領袖們在和戰間搖擺不定,找一批穩定能幹的溫和派來主持中央,以防失控。再弄個清真寺把基本教義派聖戰士(激進派)安頓起來,找點事給他們做,找點仗給他們打,一如豐臣秀吉統一天下卻去打韓國,或塔利班養著頭痛不已的IS呼羅珊。

但激進派聖戰士從來不會這麼乖乖聽話。對他們而言,上馬(網)出征是一種「癮」,一種驕傲,一種自身存在價值的證明,一天不罵不砍幾個人,渾身就像有千萬條小虫在鑽。即使政治領導再三告誡,要去說服人,不是得罪人,縮小打擊面,擴大爭取面。但他們就是會忍不住嘴上逞快,口語碾壓,輸人不輸陣,用最臭酸的名詞,和最毒辣的標籤,貼在異議者身上。即使說服不了對方,也要讓對方或認同對方言論者害怕,孤立或壓制他們的發言頻率與傳播效率。最起碼,可以用罵聲當作鑼鼓號角,鞏固自家陣營陣腳,不致崩潰。

這種「精神勝利法」一點都不新奇,歷代黨爭,拉幫結派,玩的就是這一套。其原理就像高盧人開戰前總要以髒話辱罵叫陣,脫褲子羞辱靜肅的羅馬大軍。到了國共合作,蘇式宣傳進入了中華政治文化,國共互罵「毛匪」與「蔣匪」,都不把對方當個人。即使一敗塗地到了台灣,還是要把「殺朱(德)拔毛(澤東)」掛在嘴上求個安慰。到了民主時代,藍綠惡鬥,這種嘴上不饒人的習慣再度分家傳承,不管這些醜陋標籤對於爭取選票支持有無助益?先貼上再說,起碼能讓同溫層支持者爽一下。「爽一下」,才是各黨激進派真正的作戰目標。

但是有作用力就會有反作用力,「愛有時效性,恨有永久性」,一次出征的勝利,可能造成永遠的對立。公關媒體人士會說:「負面聲量也是聲量,有聲量總比沒有好。」如果此說正確,邱毅就不該會躲去對岸,黃安應該已經當上總統,兩大黨主席該換成王浩宇和朱學恆。大多數人在政治上悶不吭聲,並不表示他們沒有自己的感覺與判斷力。政治人物和媒體名嘴的言行看似在帶動風向,實際上他們自己先成為被檢視與評價物件。當他們一腳踩空踏破底線,人們便會以「活該」來譏笑這隻落水狗,引爆業力,一切光環瞬間歸於塵土。

我們無法要求社會上每個人既文明又理性,但政治人物們的言行還是要注意「分寸」,否則這七傷拳,僅打得敵人臉上破皮,卻打到自己骨折,怎麼也不划算。當你順著基本教義派的激進喜好前進,摔死在陰溝裡時,他們拋棄你的速度比誰都快,因為他們要的就是不斷的「贏」,不能幫他們贏的東西,就是隻臭掉的雞腿,巴不得趕快丟掉,不留半點感恩與疼惜。幾十年來台灣政治圈裡,幾乎沒人是被罵死的,多半都是自己摔死或被笑死的。

其實,內心愈空虛的人,才愈需要這種僅及同溫層的精神勝利法來鼓舞自己。在敵人頭上貼個標籤,敵人也不會因此變成殭屍。多花點心思把自己的政策立場與現實狀況搞清楚,爭取到多數人的認同,而不是忙著在嘴皮上決勝負,才是從政正途。

也許,要等人們老了,才能理解那麼多口水,還不如一盆烤肉喜相逢,古今多少事,盡付笑談中。多開心的中秋節哪?!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