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吳崑玉/歷史應該是面鏡子 不該是條繩子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近日批教改讓歷史斷鏈,讓「郭董女兒不知岳飛、吳淡如女兒不知孫中山」。(圖/截圖自國民黨臉書直播)
▲中廣董事長趙少康近日批教改讓歷史斷鏈,讓「郭董女兒不知岳飛、吳淡如女兒不知孫中山」。(圖/截圖自國民黨臉書直播)

文/吳崑玉

為了兒女輩知不知道孫中山和岳飛,藍綠又展開一場論戰。但這個吵了二、三十年的題目,其實充滿了好笑的悖論,讓人不知道吵得有何意義?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所有的國家的歷史教育,都是為了現實政治需要而服務,重心皆置於國家民族意識與情感的建立。據說這種玩法來自普魯士,但已無可考。幾千年來各民族皆有其神話歷史,以凝聚族群情感。從荷馬史詩到三皇五帝,從舊約聖經到唯物史觀,人們總是透過史實摘取與人物神話,真真假假,假作真時真亦假,將宗教、政治、民族情感融進歷史,創造同體感,以利統治。

所以每次遇上歷史課本爭議,我總是笑笑的答:「吵這個有何意義?一畢業都還給老師了。」為了塑造民族情感,所有國家都只能依據某種「史觀」,截取部份史實,編造屬於自家的神話。「你讀的地理已成了歷史,你讀的歷史根本就是小說。」並不是一國一地的毛病,而是所有想透過歷史教育,把國民塑造成平克·佛洛伊德(Pink Floyd)所謂「牆上的一塊磚」(All in all you're just another brick in the wall)的政權,共同的政治操作手法。

罵台灣教育去中國化史觀的人,不妨看看對岸怎麼操作「唯物史觀」的歷史教科書與歷史材料。2003年,文天祥與岳飛便已不再列為「民族英雄」,理由是56族共和,所以抗元抗金不能算為民族奮戰,從此課本內僅幾句話帶過。抗日是中國共產黨主導打贏的,「側面戰場」比國軍犧牲幾百萬人的「正面戰場」更具決定性?韓戰是美國侵略,完全不提發動韓戰的是北韓金日成。1979年打進越南的「懲越戰爭」改名為「自衛反擊戰」。文革是毛時代對社會主義之路的「艱辛探索」,丟棄鄧小平時代對毛澤東功過的「三七開」。六四是「1989年反革命暴亂」,香港教科書恐怕也得朝此修改。凡是不同於中共官定史觀的全被打為「歷史虛無主義」,余英時罵中共愈近代歷史愈背離史實,相當貼近現實。

換句話說,愈堅信教科書上正確史觀的人,愈不會反體制或反現狀,也愈不可能從史料中尋出特殊的觀點,有所創見。幾乎所有創造性強大的劃時代革命人物和開國元勳,都有著一些獨特的史觀,才能說服眾人,開創新史。

我稱此為一種「孫中山悖論」。當藍營痛批今人不識孫中山時,可曾想過,孫中山小時私塾老師是個煙鬼,犯癮就缺課。他又不愛背書,反愛跟老鄉聊反賊太平天國。老孫13歲跟老哥去檀香山教會學校唸書,才算是正式入學。18歲轉去香港書院受英式教育,自己窩在圖書館讀中國典籍,根本沒受過中國正統儒學教育或史學教育,如此才造就了他許多「融合中西」的「創見」。他的異類教育撞上了清朝氣弱游絲的積弱現狀,與自強運動、百日維新等接連的改革派失敗,訴求革命,贏得眾人認同,才得以創建中華民國。

孫中山可說是當年「嘴砲救國」的典範,黃興等實力派人物才是中國革命的實際推動者。但不得不承認,孫中山的嘴砲很具時代感與世界觀,完全脫離傳統中國「中學為體,西學為用」的窠臼,更足以說服眾人追隨,形成當年的「民粹主義」。反之,如果老孫當年循著正常科舉八股讀書寫字,養成正確史觀,這輩子怕是根本不會有任何革命的念頭,今天說不定咱們還在綁辮子。如果我們仍這麼堅持孫中山理論萬歲聖明,說不定就會掐死下一個孫中山。

所以,歷史教育爭議的爭點,不該僅限於統獨意識型態的爭奪,因為連對岸都在抹滅史實。歷史教育更該思考我們該跟學生們說那些故事?讓他們更瞭解人類社會的演化過程,更有興趣去探索萬事萬物的來源,更有趣的瞭解身邊世界形成的因果,也更能掌握各種史料素材,形成自己獨特的觀點。

以我個人而言,相當偏好「年鑑學派」那種細碎的器物史,與將中國史或台灣史放在世界史架構中的新史學論述。從這些著作,我可以理解餐桌上的麵包,回味著小麥的馴化與運送。市場與貨幣可能在特洛伊時代便已在東西方貿易中自然生成。原來高跟鞋是蒙兀兒帝國貴族怕踩水發展出的矮子樂,傳到鄂圖曼帝國再傳到歐洲,為了騎馬踩馬蹬方便才切出個A字跟的。絲路才不是中國人的偉大發明,粟特人與中亞商旅經營近千年的家族商務網絡更是絲路的核心,甚至是上古北方大國掌握馬匹、戰車、金屬工藝的主要技術來源。熱蘭遮城為什麼建在一個狹窄半島上還是那種形狀?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腓尼基人的泰爾、熱那亞人的卡法、葡萄牙人的果阿、荷蘭人的巴達維亞、與義大利人的五角稜堡。這個世界在沒有現代國家之前,人們就已經發展出林林總總的生活方式與科技應用,應對各種現實挑戰與威脅。這個世界的前進,並不是依賴什麼偉大英明的君王,而是無數頭腦的激盪,與跳脫傳統思維的不斷創造。

換句話說,藍營的膜拜孫中山,與綠營的消費二二八,同樣都僅具有為現實政治服務的意義,卻沒有讓學子們更深入理解人類社會演進,更廣闊看待身邊事物的功能。如果我們希望未來的台灣子弟更有創造力,便該教給他們更多的線索,去探究事物的原理,去設身處地思考,如果你是亞歷山大或那些英雄偉人,當下面對麻煩情境,你會做出什麼決定?

歷史應該是面鏡子,讓我們鑑往知來。歷史不該是條繩子,讓過去的愛恨情仇,綁住我們的手腳與思緒。世界一直在前進,人們的價值觀也一直在改變,現在講述文天祥的故事,可能後面要加上1995警語。為那些小說般的歷史故事爭得頭破血流,何必呢?跟美女聊聊腳上高跟鞋的歷史,一點也不虛無,而且,這樣的談話,不是比較愉快嗎?


●作者:吳崑玉/專欄作家、前親民黨文宣部副主任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 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