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趙君朔/拜習會後,美中和解大戲正式開鑼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視訊會議落幕,然而美中共演的一齣「和解大戲」才正要開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美國總統拜登的視訊會議落幕,然而美中共演的一齣「和解大戲」才正要開鑼。(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趙君朔

"談判由史蒂芬.梅努欽和威伯爾.羅斯領軍。川普也違反競選承諾,同意不把中國列為匯率操縱國。他還同意和北京進行「全面經濟對話」-這是廣泛冗長的系列會議,討論所有美中關係的重大經濟議題。這是小布希和歐巴馬團隊的翻版。這種會議在歐巴馬時代叫做「戰略與經濟對話」,在華府叫做「自舔的冰淇淋筒」:一種除了延續自己的生存之外,別無其他目的的系統。這也是史提夫.班農、彼得.納瓦羅和博明等人警告過的。新的「全面經濟對話」乃是舊的「戰略與經濟對話」的縮小版,這對習近平再好不過。"
P109,《天下大亂:川普政府的中國政策,其形成、矛盾與內幕》作者Josh Rogin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記者問: 總統先生,你對昨晚和席主席的會談有什麼反應?會開的好嗎?拜登: 會開得很好。有很多後續工作要做,我們弄出四個小組,我們也會把各種議題相關的人都找過來"
白宮2021/11/16 新聞稿

 只是短短一個晚上,又再一次證明了中文輿論界的一廂情願。在相關訊息還不夠明朗,只有前十分種雙方元首公開致詞內容和白宮、新華社的兩份新聞稿時,除了旅美的中共民運人士王丹覺得中共是贏家外,幾乎所有的評論都覺得這場峰會只是沒有成果的各說各話,美中關係現在仍然充滿各種緊張因子的僵局中,卻無視於有些美媒如紐約時報也經注意到雖然雙方還是有明顯的觀點分岐.在氣氛和語調上都已經明顯放緩,這和前幾次美中雙方的接觸比較來.就已經是一種明顯的進展。

但當美國國家安全顧問傑克.蘇利文在美國時間11/16號下午線上出席智庫布魯金斯研究所短短半小時的拜習峰會後說明,較詳細的介紹了會談內容和接下來的美中關係發展方向後,英文媒體便相繼刊出美中要在各領域開始進行後續會談的報導,在細談內容前,已經可以很明顯的看出,這場美中和解大戲的第一個高潮已經出現,這也和當下美國政治的最大特徵完全相符:拜登當初競選總統的最大號召就是全面性的反對所有川普的政策從稅收、能源、移民、性別平等一直到氣候變遷,現在也已經通通被逆轉

原本台港幾乎所有評論家信誓旦旦的聲稱對抗中共已成美國兩黨共識,因此拜登政府一定會延續川普時代的強硬路線,只是方法會有所不同的觀點才短短不到十個月,在昨天的一場「老朋友」相見後便已不幸被正式翻轉,準備回到一開始引用《天下大亂》書中片段所指的雙方全面接觸、會談但卻無法改變任何中共行為的舊時代

會出現這樣的轉折其實並不令人意外,從7月底美國副國務卿前往天津和王毅會談後雖然傳出了氣氛一樣緊繃的消息,但到9月初為止美國對中共都沒有任何打擊的動作,反而是氣候特使凱瑞9月1號在半年內二度訪中。在美國時間9月9號拜登打電話給習近平抱怨雙方會談進展不順利的新聞曝光後,更證實了雙方的外交談判一直在進行。拜登的抱怨應該是發揮了很大的效果,大約兩周之後,舉世矚目,延宕3年的華為前財務長孟晚舟引渡案美國便做出讓步放棄引渡也不要求孟認罪。

 之後楊潔篪和蘇利文10月6號在日內瓦會面,首次證實正在安排拜習線上峰會的日程。大約3周後,美國國務卿布林肯和中共外長王毅又在G20峰會的場外單獨碰面,對美中各種利益相符和衝同的議題都進行了意見交換。從這兩段短短的回顧便可輕易看出美中之間的接觸從9月開始便急遽升溫,會這樣密集頻繁的接觸一定是希望能達到一些具體成果,絕非是為了公關效果,畢竟每次會後發布的會談內容也都非常含糊和空洞,如果是基於宣傳目的這樣做絕對只是一場災難。

這樣近兩個月的雙方密集接觸最後終於促成拜習兩人在拜登上任後首次線上會談,而從會前的一些蛛絲馬跡便已經透露出美國準備轉向開始從某些領域和中共合作,首先是蘇利文上周接受訪問時公開說出美國不尋求改變中共的體制,雖然他在2019和現任印太事務協調官坎貝爾合寫的一篇登在《外交事務》雙月刊的文章中已經提到這個觀點,但這是他首次以官方身分重申。

再來是上周日美國財長葉倫接受訪問時,是她五個月來第三次說出美國應該撤除對中共商品的關稅來減輕美國的通膨壓力。而國務卿布林肯在上周五為了準備這次峰會和王毅通過一次電話後,竟然直接飛往非洲處理蘇丹民眾對軍政府的抗議和伊索匹亞內戰等問題,到了周一人還在肯亞,到了拜習會前才趕回白宮,表示最後關頭的準備他根本沒有參加,這暗示要不是有不會激烈的爭論所以不需要花費很多時間來沙盤推演,要不是他不願意為了整個國安外交團隊做出的讓步決策背書。

最後是連會議的時間都選在美國時間晚上7點45分開始持續進行到11點多,這對年近80的拜登總統來說其實是一種不小的負擔,也代表美國在這樣的細節上也對中共釋出了善意。至於實際的會議現場,一些評論家也觀察到兩位元首刻意打了對方國旗顏色的領帶,習近平更是首次在桌上擺了咖啡,還真的在會議中留下動過的痕跡。而習近平開場白親切的稱呼拜登為「老朋友」,而不是像3月阿拉斯加會談和7月天津一開場就劍拔弩張,表示雙方幕僚在事前的磋商中應已將會議性質定調為氣氛平和、友善的意見交換,因此習近平可以很從容的從問候開始表達立場,不需要親自表演戰狼外交來壓迫、羞辱美國。

而美國其他會前少數看似對中共強硬的「避險」動作,如布林肯在紐約參加論壇時表示若中共武力犯台,美國和盟邦會有所動作,美國聯邦通訊委員會在10月底要求中國電信在60天內停止服務,白宮反對英代爾在成都設廠的消息還有刻意選個白宮內的小房間來開高峰會等其實和之前美中高層接觸前美國的動作一樣都太軟弱無法達到墊高籌碼嚇阻中共的效果。

布林肯的發言並沒有超過拜登在CNN市民會議說出的會武力保台而只是重申美國現有政策。通訊委員會的禁令在川普時代也有類似的。至於白宮反對英代爾的決定只是因為美國國會接下來可能會通過鼓勵半導體廠商移回美國生產的相關補助規定有限制廠商到中國投資的附加條件,不現在予以提醒那之後會讓政府和美國指標性高科技企業陷入關係緊張。

在這樣的背景下,雙方歷經了3個多小時的會談結果,根據蘇利文在布魯金斯研究所線上對談約25分鐘的敘述,在拜登於國內抗疫有成,峰會前的下午剛在白宮慶祝通過1點2兆美元基建法案,另外一個支出規模更大的Build Back Better法案也可望在眾議院先通過下,美國國內已經開始奠下良好的基礎。同時在國外,美國也重振了世界領袖的地位,拜登屢次親自出席重要國際組織會議,解決了和歐洲的關稅、補貼爭議,重返國際組織,並強化四方安全對話、建立Aukus美英澳三國安全協定,美國已經處在一個優勢的地位和中共打交道。

所以美國首先要在雙方利益相符的領域進行合作,這邊他舉出了氣候和對抗疫情(對於中共的掩蓋疫情和抵抗疫情溯源他只是用兩句話草草帶過),還特別強調了在應對氣候變遷上一定要盡快有所進展。再來是在雙方曾經有過合作的領域如共同協商出伊朗核協議和應對北韓的核武研發試射問題也要再進行合作。另外一個重點是要確保全球能源供應充足以防影響到物價,關於這點蘇利文還特別強調會在幾天內就有後續協商,而不用等到幾周。至於雙方經過協商仍然沒有成果的問題,則至少要做到避免衝突,但會後真的去執行如此的外交策略毫無疑問就是轉向了綏靖政策。

果然香港《南華早報》不久後便發獨家新聞,提到拜登請求習考慮和美國一起同步釋出戰備儲油來穩定石油供應,這個請求目前中共副總理已經對此給予初步的回應,雖然還沒有正式承諾。另外關於貿易問題,雖然蘇利文的說法是拜登和習近平提出了中共不公平的貿易行為問題,但他也說到美國貿易代表戴琦會繼續和中共檢討第一階段的貿易協定成效,而前面指出三度對撤出關稅喊話的財長葉倫也是高峰會出席者,這表示很可能經由檢討貿易協定後做出撤除關稅的決定。 

另外一個布魯金斯線上會談的亮點是主持人問蘇利文關於中共準備大量增加核彈存量的問題美國要如何應對,蘇利文答道這的確是一個至關緊要的問題,所以也要責成相關官員進行後續談判,之後一直被本屆政府選為放話管道的金融時報馬上有跟進報導表示雙方會對此進行談判,報導的第一個字便用了突破這個字。上面這三段簡述點出的四個雙方即將重新開始談判邁向合作的領域也許就是拜登被記者攔下時回答中說到的四個小組,但其實他後面那句話意思是在其他議題上一樣要朝這種恢復協商的方向走。

 而蘇利文的會談內容介紹中還強調這些針對各種議題的後續談判就是還獲得維持定期、持續接觸的元首充分授權下進行的,決不是只是為了要營造出對話的印象而對話,說得更白一點,兩國元首如果持續接觸,進行直接、坦率和不隱瞞的溝通,這其實就是變相地承認了中共和美國的地位是平等的,也滿足了中共要求的互相尊重。這和川普時代以美國在各方面的優勢頻頻對中共祭出制裁並不客氣的譴責中共各種惡行實在有天壤之別,不論用什麼理由都很難再堅持說這還是維持在美國有不分黨派共識的對中共強硬路線

而拜登政府之所以會急速落到這種轉攻為守,委曲求全一心避免衝突的窘境,其中一個很大的理由就是其內政上大力向左轉的政策不但後果不良,也缺乏足夠的民意支持,在國內現在飽受通膨、缺民生物資和員工之苦,美國的國外形象也因為阿富汗撤軍的驚人混亂而一落千丈之餘,為了鞏固左派的核心支持者,他只好想靠換取中共在某些議題的合作來討好左派選民或解決美國的燃眉之急。所以大部分從國內政治需求的角度去論證拜登政府沒有誘因放軟的分析其實對拜登政府的政治盤算有錯誤的解讀。

如果雙方在這四個議題的談判進行順利,並延伸到其他領域。那麼接下來就要擔心明年準備打破中共接班規則,連任第二次的習近平會不會在台灣問題上開始要求美國打破其現有的政策框架來施壓台灣和其進行統一日程的談判。蔡總統十月兩次出人意料的強硬表態也許是已經預見了這個不利的發展。接下來只能靠政府的駐美外交官和對口的美國官員在所剩不多的時間在把關係打更深以求提前獲得更多內幕消息,同時也該加強和其他次等強權如日本、澳洲、歐盟等國的關係,以台版多邊主義來應對明年美中可能的聯合施壓。最後台灣人也該考慮調整心態,從台美關係只為一路走好的迷思中走出來,準備迎接艱難的國安外交大考。
 

●作者:趙君朔/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