年輕人接種mRNA疫苗風險高?專家:利弊都應該考量

▲蔡進相認為,雖然mRNA疫苗極少機率可能會造成心肌炎,但和染疫後住院相比,仍有極大好處。(圖/NOWnews資料照)
▲蔡進相認為,雖然mRNA疫苗極少機率可能會造成心肌炎,但和染疫後住院相比,仍有極大好處。(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隨著疫苗持續到貨,供給暫時不成問題,不過近期國際上發現,接種第二劑BNT疫苗的青少年罹患心肌炎風險劇增,指揮中心日前也宣佈暫緩施打,而國立成功大學附設醫院感染科主治醫師蔡進相引用國際研究說明,接種疫苗之後,即便有零星的突破性感染,病毒量也比自然染疫來得低,「雖然mRNA疫苗極少機率可能會造成心肌炎,但和染疫後住院相比,仍有極大好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10日宣佈,預防接種諮詢委員會(ACIP)專家討論後,決定先行暫緩青少年接種第2劑BNT。mRNA疫苗的心肌炎不良反應在全球大規模浮出檯面,首先是以色列500多萬民眾接種BNT疫苗,有275位民眾在接種後發生心肌炎。美國CDC的疫苗不良事件通報系統顯示,心肌炎可能與mRNA疫苗有連結,且較常發生在16至24歲民眾。

今年6月,以色列政府一度推遲12至15歲民眾接種輝瑞BNT疫苗的計畫。而根據近幾個月的數據,莫德納疫苗也有類似的問題,因此北歐有些國家在上個月暫停為20歲以下民眾施打莫德納疫苗,美國FDA也推遲了12至17歲民施打莫德納疫苗的緊急授權。

醫學期刊《循環》(Circulation)則在7月20日發表一篇屬於短篇綜論(Primer),整合有關mRNA新冠疫苗與心肌炎的既有文獻,以及已發表數據。

蔡進相指出,針對這樣的研究,「民眾最應該了解的重點,就是接種疫苗與否,是一種利弊分析的結果」,在疫情肆虐,或邊境管制取消但病毒不會消失的情況下,醫護人員、高風險族群接種疫苗的好處絕對大於壞處。


但40歲以下或兒童,是否需要冒著十萬分之一甚至更高的心肌炎風險接種mRNA疫苗?蔡進相說明,40歲以下健康年輕人兒童若染病,可能只是輕症甚至無症狀,但自然染疫的病毒量通常較高,而年輕人行動較活躍,無法避免到校群聚,導致傳播鏈無法阻斷,甚至還會波及免疫差的慢性病患者或是老人。可能還要考慮兒童與青少年自然染疫後出現的長期後遺症(long COVID),即使康復3個月後仍有嗅味覺異常、失眠、思緒混亂、記憶力下降的問題。

蔡進相認為,接種疫苗之後,即便有零星的突破性感染,病毒量也比自然染疫來得低,大幅降低重症機率,更可減少長期後遺症的風險。對許多國家的決策圈而言,年輕人接種mRNA疫苗需要承擔的風險就是十萬分之一左右的的心肌炎,比自然染疫的風險來得低。

蔡進相指出,此篇文章位第一線醫師彙整出哪些條件容易發生心肌炎,例如第二劑接種後風險較高,30歲以下男性較常發生,雖然mRNA疫苗極少機率可能會造成心肌炎,但和染疫後住院相比,仍有極大好處。

不過,蔡進相也表示,篇文章礙於篇幅,無法論述mRNA疫苗保護力能否持久,也無法論述如嬌生、AZ等腺病毒疫苗,在血栓風險較歐美白人低的亞洲年輕人族群,可否作為另一種選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