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茶金》爆「四萬換一塊」歷史爭議 蔡正元:不是壞是笨

▲電視劇《茶金》以茶業經商為題材,但「四萬換一塊」的劇情受到批評。(圖/myVideo提供)
▲電視劇《茶金》以茶業經商為題材,但「四萬換一塊」的劇情受到批評。(圖/myVideo提供)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公視時代劇《茶金》以台灣50年代為背景,故事涉及「四萬元舊台幣換一元新台幣」的歷史政策,戲劇情節和原作小說不盡相同,引發討論。而這段過去歷史究竟該如何解讀,對此,前立委蔡正元認為,關鍵在於發行「舊台幣」時以「一比一」去兌換日本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銀行券」,這才導致舊台幣大貶值,直言當年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不是壞而是笨」。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蔡正元昨(23)日在臉書發文談論《茶金》引發的歷史爭議,認為電視劇「茶金」只是電視小說,本就不可能完全符合史實,因為小說要講求的是劇情張力,所以雖然偏離史實,也不必苛責。

▲國民黨前副祕書長蔡正元表示,黃芳彥不是奸惡之人,但他這樣結束人生,永遠帶走了扁家的秘密。( 圖/記者陳弘志攝 )
▲國民黨前副祕書長蔡正元(圖中)。( 圖/記者陳弘志攝 )
但若就歷史角度探討當年的「四萬換一塊」兑幣政策,蔡正元指出問題其實不在發行「新台幣」時用一元兌換四萬元的「舊台幣」,而是更早之前,台灣省長官公署發行「舊台幣」時,用「一比一」去兌換日本台灣總督府發行的「台灣銀行券」就已埋下禍根。

蔡正元分析,日本投降中國時早已徹底掏空了台灣銀行,但「超級笨蛋的陳儀長官」,認為要討好台灣人,就必須用一元舊台幣兌換一元台銀券。而用「一比一」兌換的結果就是,導致日本人掏空台灣銀行去抵充侵略中國的戰爭債務,最後還是完全由中國政府承擔,且最後舊台幣也免不了大幅貶值的下場。

蔡正元直言,如果讓「台銀券」大貶值,台灣人只能怪日本人;現在「一比一」的「舊台幣」貶值,就讓台灣人有口實怪罪國民黨政府。因此蔡正元感慨,「國民黨執政下的台灣省政府,不是壞而是笨。根本是笨到無可救藥。」

蔡正元最後結論,1949年6月15日嚴家淦用蔣介石運來台灣的黃金,以一元「新台幣」可以買到的黃金去比較四萬元「舊台幣」可以買到的黃金,訂出「四萬塊換一塊」的兌換政策,如果沒有蔣介石的黃金,「舊台幣」的貶值幅度絕對不只四萬。因此嚴家淦發行新台幣,其實是功不可沒。(編輯:倪浩軒)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