變種病毒Omicron入侵 學者:不用視為大魔王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5)日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專家為外界擔心的再次染疫風險、第三劑疫苗等議題進行說明。(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5)日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專家為外界擔心的再次染疫風險、第三劑疫苗等議題進行說明。(示意圖/翻攝自Pixabay)

記者黃仁杰/台北報導

國內境外移入已出現變種病毒Omicron案例,引起各界關注,台灣科技媒體中心今(15)日舉辦線上記者會,邀請專家為外界擔心的再次染疫風險、第三劑疫苗等議題進行說明。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吳弘毅指出,其實不用把Omicron視為「大魔王」,不過疫苗接種者的抗體濃度因為時間而降低,第三劑疫苗接種有其必要。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興大學獸醫病理生物學研究所所長吳弘毅指出,Omicron最早在南非被發現而且傳播快速,但在南非,打疫苗的覆蓋率不高是一個擴散迅速的因素,不過國家的防疫措施和相關政策也是影響疫情傳播很重要的因素,且Omicron並不會變成「大魔王」,因為病毒是為了生存而傳播,如果太強那就會殺死宿主,便病毒自身也不是有利的。

科學家發現Omicron時,發現其突變位置的數量最多,Beta和Delta病毒改變棘蛋白功能的突變分別是10個和9個,而Omicron有36個,不過長庚大學新興病毒感染研究中心主任施信如指出,我們勢必要與病毒共存,利用藥物和疫苗對抗,幾年內戴口罩、社交距離等相關公衛政策還是要持續的。

研究發現今年11月在南非的Omicron病毒,使「再感染」的風險增加,但施信如說明,這並不能證明Omicron病毒的傳播力變強,南非當地曾經感染新冠病毒者,又再感染Omicron病毒的風險較高,推測應是從自然感染新冠病毒獲得的免疫力,對抗Omicron的效果下降。

國際相關研究也指出,雖然再感染率上升,初次感染比率卻下降,研究無法回答再感染率增加的原因,也無法說明Omicron免疫逃脫的程度。

有關Omicron的突變對傳播力、各廠牌疫苗的影響,以及感染後的情況,科學證據都還在累積當中,台灣科技媒體中心強調,目前應有效評斷最新研究證據的可信度與推 論程度,國人不宜在未有足夠證據的狀況下,急於做出對於Omicron病毒的評判。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