習俗百科/點眼、開光不能少!神像的靈魂所在

未開光神像。(圖/連宜方攝)
未開光神像。(圖/連宜方攝)

黃彥昇

在台灣,不分公私,只要是供奉的神像都需要開光點眼。另外,像是建醮用的紙紮、王船或龍舟、供桌彩繪等,均會選定良辰吉時,並請道士或法師鄭重舉行開光點眼儀式。開光,又稱「開眼」、「開光眼」。開光為一種轉換儀式,在道教、佛教信仰上,大家相信透過開光這個儀式可以將原本是「工藝品」的神佛聖像轉換成「有靈性的」、「神聖性的」神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未開光神像。(圖/連宜方攝)
未開光神像。(圖/連宜方攝)
因此,只要是新雕的神像、佛像,或是平面的彩繪聖像、紙紮品,在正式安座祭祀前,都需要有「開光點眼」的儀式。古代並沒有詳細描述開光儀式的經典,但在印度高僧施護所翻譯的《佛說一切如來安像三昧儀軌經》則有明確記載:「復為佛像開眼之光明,如點眼相似,即頌開眼光真言二道。」;另在《禪林象器箋 ‧ 垂說門》中也有這樣的記載:「凡新造佛祖神大像者,請宗師家,立地數語,作筆點勢,直接開他金剛正眼,此為開眼佛事,又名開光明。」佛教也認為經過開光點眼後,佛像就不是原本的木雕或石塑作品,而是有其宗教上的神聖性。

開光點眼儀式。(圖/全國宗教資訊網-孫美子攝)
開光點眼儀式。(圖/全國宗教資訊網-孫美子攝)
完整的開光儀式有很多步驟:淨化、請神、發旨、發令、入神;再敕筆、敕鏡、敕雞、開光、發毫光。開光用的硃筆會加入雞血、鴨血,雞在東方通常象徵吉祥、起頭的祥兆,例如俗諺「雞鳴一聲天下曉」,就是希望此聖像從此可以神光普照、佛光普照;鴨則是取同音「壓」、「押」,代表此聖像可以鎮壓惡煞。

道士、法師、製作神像的師傅,甚至是地方首長、地方耆老都可以主持開光儀式。在正式開光前,聖像、圖像都會用紅布先遮蓋眼睛,以避免邪靈入侵。接著再由負責開光點眼的人進行請神儀式,向在場所有神明秉告時間、地點、事由、即將祭祀的神明、表明祀奉的旨意。

開光需要用到開光鏡、開光筆,開光筆就是上面提及的硃筆,道士、法師會在開光鏡上面寫上開光符,在開光的同時,會以開光鏡反射太陽光照在聖像上,為的就是將神靈引進聖像內。開光點眼的同時,會一邊說吉祥話,每一個動作都有對應的吉祥話,可自行變通,並不拘泥。經過開光儀式的聖像即具備宗教的神聖性,已超越人為創作品,成為具有神祕力量的崇奉物,可接受信徒崇拜。

眼睛是靈魂所在,不管是聖像還是人皆如此,開光點眼是信仰中的亮點。我想,這個傳統儀式永遠都不會因為繁文縟節而被省略,因為如果省略了開光點眼,那聖像就只是個藝術品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