表現愛的五種方式/他是真的不愛你,還是不懂怎麼表達愛?

 ▲表達愛的五種方式,你做到了幾種?(圖/Shutterstock)
▲表達愛的五種方式,你做到了幾種?(圖/Shutterstock)

姊妹淘

為什麼明明很愛他卻說不出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實際上,無法表達愛意,源於對自己和他人的不信任。

1對他人的不信任

有時,人們不相信自己在乎的人也同樣愛自己。他們害怕自己的付出得不到回報,比如表達愛以後,會被對方拒絕。

也有些人不相信對方的愛會長久,他們認定自己在乎的人,有天會離開。在他們看來,表達愛意沒有意義,只會增加分開時的痛苦,擔心在乎的人不會善意地對待他們,害怕一旦讓對方知道自己的愛,就會被對方反過來傷害,就像把自己的弱點暴露在對方面前。

同時,有些人在意自己在關係中的主控權,享受在關係中的優越感。他們認為一旦表達了愛,就會受到對方的制約。在他們看來,表達愛就等於透露對對方的依賴,會被關係結束所威脅。被對方控制的可能性,讓他們感到虛弱和危險。

2對自己的不信任

有時候,人們不懷疑他人的愛與善意,認為問題在自己身上。比如,不相信真實的自己夠好,覺得對方喜歡的是虛假的人,認定真實的自己配不上對方。

不敢說愛的四種情形

在很多時候,這些情形使我們難以表達愛:

1人格特質影響愛的表達

內向者喜歡深度的溝通。比起簡單、直接地說一句「我愛你」,他們更喜歡用深度聊天的方式,向你表現出他們的在乎。比如聊聊平時不太和別人聊起的話題,談談內心深處對世界的看法。

2個人情感經歷影響愛的表達

如果在關係中曾經遭受過負面事件,例如拒絕與背叛,會更難表達愛意。不僅僅在戀愛關係中的負面經歷會損害人們的信任,在家庭關係、夥伴關係中受過傷害,也會影響一個人愛的表達。

如果一個人小時候嘗試獲得父母的關愛,卻總是被嘲諷,久而久之,他堅信表達愛不會得到回應;即使長大了,他的信念依然不會改變,不相信表達愛意能獲得朋友和伴侶的回應。

3關係狀態影響愛的表達

關係處於什麼狀態,也會影響到人們對愛的表達。

研究發現,當人們還在頻繁約會時,會積極表達對伴侶的愛,然而進入婚姻後,愛的表達頻率逐漸下降。這可能是因為,約會狀態中的伴侶們是信任上升期,雙方藉由愛的表達,進一步釋放靠近的訊號。結婚後,人們反而擔心自我揭露會帶來更多問題,影響婚姻的穩定。

4社會環境影響愛的表達

如果一個人從小生活在缺乏表達愛的環境,長大後會更少表達愛。因為愛的表達需要學習,如果人們的成長環境缺乏榜樣教他們表達愛,對愛的表達會更加困難。舉例來說,孩子從小目睹父母吵架,在他看來,和他人溝通的唯一方式就是惡言惡語,即使他希望溫柔地對待在乎的人,他也不清楚該說什麼、做什麼。

為什麼要表達愛意?

表達愛意,能為關係帶來諸多好處。

1你不表達愛,對方怎麼知道你愛他

每一次表達愛意,都是在向你在乎的人確認,提升對方的安全感。愛的確認肯定了你們之間的關係,讓對方明白你此刻是在乎他的,並且願意繼續維持關係。當對方感到安全時,也將更願意繼續投入、維持關係。

2表達愛意能創造積極體驗

許多人以為,要維持好關係,只要避免負面事件就行:不吵架、不出軌、不惹事……然而一段良好的關係裡,不單是要不犯大錯,更要增加積極、正面的體驗。

在表達愛意的過程中,傳達愛意者和接受愛意者都能擁有積極、親密的體驗,表達愛意創造了正面的情緒氛圍。在那些缺乏愛意表達的關係中,雙方可能感覺兩個人處在一段冷冰冰的關係裡,缺乏親密和溫暖的感受。

3健康的關係中,你需要表達真實的自己

表達自己的愛,是給對方機會了解真實的你。與他人建立連結,需要一定程度的自我揭露,他人不接觸到真實的你,又如何靠近你、理解你,與你建立關係呢?透過了解你的感受,對方也掌握了更多資訊,能更全面地做出選擇。

4如果沒有及時表達愛,會帶來痛苦和遺憾

很多時候,如果沒來得及表達愛,會是我們現在,甚至很多年以後都感到後悔和遺憾的事情,我們會不斷回想「要是當時說出口就好了」「要是重來一次,我一定要好好表達」。但是很多機會只有一次,沒能表達的後悔和遺憾可能會一直包圍著我們,使我們在不斷的回想中感到痛苦甚至憂鬱,也會影響我們展開新的感情。

愛有五種表達方式,你做到了幾種

心理學家蓋瑞.巧門(Gary Chapman)博士在著作《愛之語》(The Five Love Languages)中列出了五種表達愛的方式。他認為,愛的表達不只是簡單地說一句「我愛你」。人們可以試著學習多種表達愛的方式。他介紹了以下五種愛的表達方式:「肯定的言辭」「投入的時間」「給出的禮物」「服務的舉動」「身體的接觸」。你可以比對看看,你和伴侶分別做到了哪些。

1肯定的言辭

多用積極的語言鼓勵與肯定對方。語言表達是最直接、最容易被對方接收到的訊號。如果一開始你還不習慣直接說愛,可以把「我愛你」變成一句描述,比如「我愛你笑起來的樣子」「我愛你的善良」等等。

人們都喜歡被人傾聽,當他人發現你認真地聽他們說話時,會感到被重視。你可以每隔一段時間,問問家人、朋友或伴侶最近的想法和對未來的打算等等,耐心傾聽並給予鼓勵。這也是讓你能更了解自己在乎的人的機會。

2投入的時間

很多時候,人們更關注相處的時間長短,比如一周花多少時間在一起,但相處時間的品質也很重要。比起待在一起兩小時卻毫無交流,一起花半小時投入雙方都愛的活動,可能會讓人感受更好。

你可以記下對方喜歡做的事,比如去博物館、看演唱會或是去公園散步,規劃並陪伴對方做這些事。記得陪伴時,要全心投入,如果你不斷滑手機,只會讓在乎的人感到敷衍。

3給出的禮物

禮物是愛的視覺象徵。如果你在乎的人喜歡收到禮物,那麼你需要好好規畫,成為一個送禮者。你可以多觀察他平時在關心什麼物品,曾經因為收到什麼禮物而激動不已,一一列下來。如果你實在不知道要送什麼禮物,也可以考慮問問他的朋友,他們或許更了解對方想要什麼。

有些人不喜歡花錢,他們為自己花錢都不願意,一想到要為別人花錢就更難受。但實際上,花錢送禮物不單是為了對方,也是為自己帶來關係中的安全感。

4服務的舉動

服務的舉動指的是做對方希望你做的事,用行動表達你的愛意。有些行動未必需要花費你很多力,比如在父母看來,吃光他們煮的飯就是對他們的服務,關鍵是了解你在乎的人希望你為他們做什麼。

雙方可以試著一起寫下幾件希望對方做的事,作為交換。或許你會發現對方很多沒有被注意到的需求。

5身體的接觸

巧門博士指出,有些人看重身體的接觸。在他們看來,疏遠他們的身體,就是疏遠他們本身。不單伴侶之間需要肢體接觸,朋友和家人也需要,特別是當人們遭遇痛苦和危機時,擁抱可以舒緩情緒。如果覺得身體緊貼的擁抱過於尷尬,可以變成勾肩抱,或者拍拍手臂或手背。

伴侶之間身體的接觸會更加親密。試著吃飯時膝蓋靠著膝蓋,或是提議為對方按摩。你或許會覺得談論親密舉止很羞恥,但人對碰觸的渴求,就和對禮物的渴求一樣自然。

了解自己與對方表達愛的方式

巧門博士指出,了解與溝通雙方愛的表達方式是很重要的。不同的人會喜好不同的表達方式,就像不同地區的人會使用不同的語言。我們都有自己最先習得的表達方式,就像每個人都有母語一樣。

而雙方愛的表達偏好不同,會使得一方覺得自己已經努力表達愛意了,另一方卻總覺得不夠,從而產生不滿與衝突。就像兩個語言不通的人無法溝通,於是感情在誤解中破裂。所以,很多時候不是你表達得不夠或是做得不好,而是因為你們沒有了解和學習彼此愛的表達方式,沒有進行有效的愛的溝通。

巧門博士認為,要改善這點,關鍵是站在對方的角度,了解對方喜歡什麼,而不只是拘泥於自己偏愛的表達方式。也許對方給你的關懷不是你最喜歡的,卻是他心目中最美好的東西。人們需要針對這點溝通和交流,確保雙方沒有誤會彼此的付出,並根據雙方的喜好調整愛的表達。

除了要學會表達愛,也需要學會辨識對方的表達方式。每個人偏好的表達方式都不同,比起強迫對方按照自己偏好的方式去表達,不如接受和享受對方的表達方式。當然你也可以提出期望,對方如果愛你,也會願意做出一些調整,但必須是雙方共同做出妥協,而不是單方面無窮盡地、高標準地要求對方。

把愛的表達變成一種日常習慣

最後,不要刻意地表達愛意。研究發現,當一個人刻意對他人做出維持關係的舉動時,對方能察覺到這種刻意。一旦,他認為行為別有目的,便會保持警惕和距離。試著把表達愛意變成日常的小習慣,接受愛意的一方會更容易回應。

此外,愛的表達也需要不斷地練習,越常表達就越熟練。如果不開始試著展現愛意,人們會對愛的表達感到陌生和焦慮。就像當你第一次說「我愛你」時可能會感到彆扭,但第一百次說「我愛你」時會自然很多。不妨從今天開始,試著對你在乎的人表達愛意吧。

本文摘自《長大以後就會變好嗎?》今周刊出版



【看更多請到博客來】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