妳愛上的是男孩還是男人?為什麼妳喜歡的他,總是長不大?

 ▲想一想妳愛上的那個男人,是不是有以下的幾個症狀?(圖/海苔熊提供)
▲想一想妳愛上的那個男人,是不是有以下的幾個症狀?(圖/海苔熊提供)

姊妹淘

想一想妳愛上的那個男人,是不是有以下的幾個症狀?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很多時候想法很幼稚

2.長不大、沒有上進心

3.整個人很軟爛

4.無法為未來負起責任

5.一個媽寶,沒辦法為自己做決定

符合這種情況的男人,我們稱做「彼得潘症候群」,或者說是“puer aeternus ”。一個男孩子之所以沒有辦法成為男人,往往跟他的戀母情結有關。等等!先別太快跳走,這裡的戀母情結並不是指他想跟母親做愛、或者是他愛上母親,而是他跟母親形成一種沒有辦法分開的依賴,而且最重要的事情是,這個依賴和社會變遷以及父親有關。

父親的影響

先講父親的部分,這一系列的理論指出,父親其實對於小孩的成長扮演很重要的角色,包含「離開家庭」、獨立自主、找到工作、建立規則等等。不過,倘若他家的爸爸不具備這樣的功能,身為一個男孩,他有可能就會變成「媽寶」。這並不是說什麼事情都要詢問媽媽,而是說,他不太能夠自己做決定、然後時常會蜷縮在家裡面、到了一定的年紀還住在家中,沉迷於網路遊戲或者是虛擬的世界、習慣被別人照顧而不是照顧別人等等。

為什麼會這樣呢?那是因為他的父親在這段婚姻關係當中,並沒有扮演好父親的角色,比方說他長期奔波在外面、或者是很少回家、甚至外遇等等⋯⋯。於是,他會變成母親的替代性配偶,他只能從她身上獲得情感的支持;除此之外,他的父親也沒有做好一個「男人」的楷模,於是他不知道要怎麼樣變成一個「有肩膀的男人」。

社會變遷的影響

最後,研究顯示,這是一個「父親消失」的社會。在近代的社會當中, 17%的男人指出,自己小時候和父親的連結是親密的,小孩大多數的時間都是和母親相處,所以沒有辦法學到一個「健康的父親」應該長成什麼樣子。

綜合上面的幾點,如果他是在一個父親消失、或者是在父親不負責任底下生長的男孩,他可能會有很長一段時間都住在家裡、玩電腦遊戲、沉迷於虛擬世界,無法變成一個男人。另外,母親也因為家中父親角色的消失,所以必須扛起父親的角色,變成所謂的「animas woman」,換句話說,她的身上可能會長出一些陽性的特質,來彌補「家中缺席的父親」。

具體的顯現可能是,母親會用各種管教的方式來管教他、要求自己要堅強、同時也要求他要有用、不要像他爸一樣等等⋯⋯。弔詭的是,他可能想要的是一個溫柔、照顧、撫育的母親,可是種種的原因,他只能擁有一個管教、控制、規則、追求他成就的母親。

男孩的感情

那他的感情生活會變成什麼樣子呢?他可能會去找一個和他母親完全不同的、溫暖、照顧、可以給他滋養的女人;他也有可能會不知不覺的去找一個和他母親類似的女人,並且渴望獲得她的認同,在她的世界裡面當她的兒子而不是她的情人。

但不論他選擇跟誰在一起,他始終還是一個男孩、還是沒有辦法為自己的人生負責任、所以他會陷入長長的睡眠、沉溺在虛幻的世界裡面,因為只要越多逃避,他就越不需要面對現實的生活(想想看妳跟他相處的時間,他是不是大多數的時候都在做愛、睡覺、或者是打電動?)。

停止再當媽媽

妳可能會問說,如果我知道他就是一個男孩,那我該怎麼辦呢?該如何讓他長大呢?相對於那個長不大的男孩,妳的角色其實更容易——只要停止再當媽媽就好了。在關係的劇本當中,一個銅板拍不響、兩個銅板響叮噹。具體來說,是下面三個步驟:

●妳可以回想在妳跟他相處的關係當中,有沒有哪些時候妳在當典型的「媽媽」

●減少自己當媽媽的時候

●或者是有時候讓自己當當看小孩

妳會發現,真正困難的並不是讓他長大,而是讓自己「變小孩」。很可能在過去的人生當中,妳太習慣透過照顧別人來找到自己的價值,這個照顧可能是要求妳身邊的人符合一些規則、碎碎念、或者是幫他們做很多事情、打理好很多的生活,妳太習慣當一個媽媽,以至於現在要讓妳當小孩的時候,妳開始覺得有點不習慣了。妳可能會心中出現很複雜的聲音:這樣真的可以嗎?可是他又不會把事情做好啊⋯⋯。

這才是妳真正要挑戰的心魔。

海苔熊

延伸參考資料

●以上文字整理自這個影片的心得https://b23.tv/A7JVVa

●強者我朋友波瑟芬妮的解說補充:我後來了解到這樣環境下生長的孩子其實比起「單親」更接近「孤兒」,因為他不只沒有爸爸(消失缺席或還在男孩狀態下的父親)、也沒有媽媽(成為嚴父角色同時需求替代先生的太太);因為一直都沒有爸爸媽媽,所以不斷在尋找可以滿足「需要與父母連結」的替代性方案,所以還不能長大。維持彼得潘狀態因而有個重要的功能,就是向當事人發出「我是小孩,我需要爸爸媽媽,我需要承認我有這樣的需求而且一直沒被滿足,因此不能跳過這個需求、直接進入真正的長大」的訊息。怎麼從男孩變男人,我目前學到的方式是「回到父親的影響範圍之下」認同(取代瞧不起)父親,也許可以從挖掘父親的光榮歷史與英雄故事著手?BTW,這也是後來我覺得某些女性抬頭的觀念要女人「跟男人一樣強」、「像男人一樣」或者強調「女人不需要男人」很危險的原因;當女人認為自己不需要男人時,「爸爸從家庭中消失」很可能就成為這個意志被執行後的結果。(算是某種從歧視轉型到平權的矯枉過正的必要之惡嗎?)

●另外一位強者我朋友珮姬的解說補充:我發現還有一種男孩是,成年以後不敢負起情感上的責任。他在外的社會功能是健全的,甚至是傑出的,但是進入感情就變得任性霸道,並且要求伴侶不能增加他的情緒負擔(美其名為獨立自主)。這樣的兒子跟父親不親,而對碎唸的母親又愛又恨,會想當個好兒子,但多數時候想逃離母親,很矛盾。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