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瑞普萊坊市場研究部總監黃舒衛表示,西華飯店2021年1~9月的住房率僅14.86%,遠落後於台北市觀光旅館的21.39%,且房價2887元,低於平均值的3315元,營收較2020年同期衰退21.5%,更較2019年同期大跌68.5%。雖然砸重金翻修,但疫情看不到盡頭,加上西華的業主另有台北萬豪酒店需要持續投入資源,不得不收掉起家厝。
轉作防疫旅館 也難補錢坑
然而,西華飯店只是台灣飯店業的一個小縮影,2021年10月底熄燈的台北華國飯店,與圓山、國賓並列台北50年以上資歷的老飯店,同樣不敵疫情熄燈,進入改建程序。台北市透過危老和都更改建的飯店愈來愈多,包含西華、國賓、華國、六福客棧、台北馥敦飯店等。
不只台北,高雄國賓飯店2021年11月也申請危老改建,預計2024年推出飯店豪宅案;全台第一家上市飯店股、超過50年歷史的高雄華園飯店六合本館,也在2021年7月賣給高雄建商永信建設;擁有43年歷史的大統吳家華王飯店,也賣給了興富發集團總裁鄭欽天。
賣掉小金雞 晶華咬牙硬撐
2021年5月全台3級警戒爆發,餐飲業宣布禁止內用,已經苦無住房率的飯店業連帶重創。一位不願具名的知名飯店業者說:「這兩年配合政府政策,累積下來虧損的金額,花10年也賺不回來!」儘管轉作防疫旅館,看似需求大、時常滿房,卻因成本更高,根本也難彌補虧損,「大家其實都有點心灰意冷了。」
2021年絕對是飯店業慘澹、大洗牌的一年。攤開國內16檔飯店股,累計2021年1~11月的營收年增率,多達12家是負成長,從下跌5%到41%不等,2020年已經很辛苦了,2021年的經營更慘澹。損益情況也是毫無起色,2021年前3季「盈轉虧」或是「虧損擴大」的公司就有8家,共計11家公司陷入虧損。
就連飯店業資優生晶華酒店,也扛不住壓力,2020年先是取消承租原本位於台北市信義路的中華郵政信維大樓改建案,放棄了台北晶英酒店開發案,2021年又被迫以17.04億元,出售「家產」小金雞達美樂。若以晶華2021年前3季淨利18.82億元來看,帳面上雖是年增3.3倍,但是如果扣除處分達美樂的處分利益14.61億元,淨利反倒是年衰退4%。
營收衰退最多的是亞都麗緻飯店,下滑41%,在疫情尚未發生的2019年,營收比重為客房收入47%、餐飲收入42%、其他11%。最新2021年11月公開的營收占比為餐飲收入80%、客房14%、其他6%,結構已大不相同,很明顯疫情影響國際商務客來台的住房率,3級警戒又少了餐飲收入,飯店業兩大重心都像是被掐住脖子,難以喘息。
春燕猶遠 盼政府雪中送炭
除了亞都麗緻大飯店最新的累計營收數字,創下24年來新低,六福2021年1~11月累計營收也創下25年來新低,去年前三季EPS(每股稅後淨利)為負2.91元,業績很不理想。而位處花蓮的遠雄悅來雖然是國旅復甦第一線受惠者,累計營收卻也衰退近4成,為19年來新低,復甦力道遠不如外界想像的樂觀。
力麗店也是國內業績敬陪末座的飯店業者,EPS為負3.16元,負債占資產比重72%,在飯店業中偏高,經營面臨重大挑戰。
華園董事長陳海尼日前指出,「台灣飯店業仍在黑暗隧道中,前頭看不到一點光!」2021年第4季,當市場一窩蜂提到疫情趨緩,航空、旅遊市場就要大賺之際,事實上,飯店業者仍在痛苦的深淵;或許到2023年台灣飯店業都迎不來春燕,會一直苦戰下去。
飯店業者表示,真正讓他們心寒的是,政府2021年超徵稅收超過6000多億元,業者配合政策,虧損很大、補助卻很少;許多人看股價沒有再重挫,以為業績沒掉太多,實則不盡然,端看年衰退就一清二楚。或許政府在欣慰GDP又創新高的同時,可以回過頭來看看內需慘業的飯店業,撐得有多辛苦。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