百年古厝遭拆/楊梅京兆堂未獲認定古蹟 子孫跪哭:痛心

何哲欣/專題報導

桃園楊梅甡甡路(甡,音同身)上,有一座看似不起眼的矮小紅磚建築,是楊梅宋氏開台祖所建,「京兆」是宋氏堂號,京兆堂自此矗立。黑頂紅身土磚厝三合院,雖然面積不大,但卻曾見證1895年乙未戰爭歷史。去年底,京兆堂面臨拆除危機,宋家代子孫雖發起保留,但未獲桃園市府重視,上週四(13日),一輛怪手駛入京兆堂前院,宋家28世子孫宋鴻喬與妻子跪在祖厝前哭喊,也無力阻擋怪手作業,幾個小時後,走過128年歲月的京兆堂,正式走入歷史。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有128年歷史的桃園楊梅京兆堂遭建商拆除。圖為京兆堂原貌。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有128年歷史的桃園楊梅京兆堂遭建商拆除。圖為京兆堂原貌。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根據桃園市文化局前身的桃園縣立文化中心出版品《桃園民居調查報告書》,京兆堂是宋氏開台祖宋德良派下五房宋崇玉,在清光緒19年(1893年)所建,屬於「一堂雙橫」的傳統客家三合院形式。師大社會教育系兼任助理教授蕭文杰說,京兆堂本身建築雖然稱不上華美,但格局講究,例如有「金包銀」的斗子砌磚牆,,屋頂以燕尾黑瓦呈現,牆裙以卵石奠基,晨昏欣賞都有不同風情,是非常稀有的客家建築。

不過京兆堂晚年命運多舛,產權經不斷分割後,近10年來已有超過9成的產權,都落入建商手中。建商希望將古厝拆除後,連同附近農地,改建為12棟二、三樓的透天別墅。去年1月,當地文史工作者在網路上開始發文奔走,感嘆,「京兆堂要被拆了嗎?」逐漸引發外界注意。

去年11月26日,蕭文杰協助送件,盼京兆堂能暫列古蹟,市府文化局依法辦理文資價值會勘,但11月底文資委員會勘後認為,京兆堂僅部分物件有文資價值,內部多處都已修建,整體完整性不佳,且獨特性不高。最重要的是,文資委員認為產權都已移轉,利用價值低。最後決議,京兆堂不具保存價值、不列冊追蹤,也不做管制。

12月28日,怪手開進京兆堂,剷平了右廂房與後方樹叢。經宋鴻喬、當地文史工作者溝通,建商原本同意讓他們自行拆除構件,不強行破壞,支持保留京兆堂的文藝界人士趁這段時間,慢慢卸下一磚一瓦,期盼有朝一日也許能異地保留,但一方面也繼續尋找新事證,希望有翻案可能。

今年年初,經當地文史工作者努力,找到京兆堂左廂房在日治時代,曾被當作國語傳習所,證明當地地點特殊。19世紀末甲午戰爭清朝戰敗,隔年乙未年間簽訂馬關條約將台灣割讓給日本,台灣人為保家衛土與日軍爆發多場戰役,其中在楊梅的戰場,就在京兆堂附近;到了日治時代,京兆堂繼續被日人沿用,當作教育場地。

上週三,宋鴻喬再度到文化局送件。結果隔天,又來一輛怪手,直接拆除正身。他與妻子鄭淑芬無力阻擋,只能跪在廣場前送祖厝最後一程。

宋鴻喬回憶,上週四那天早上,他還接到市府官員致電,告訴他還要補送什麼資料,電話結束不到一個小時,建商就派怪手來拆屋,「我真的很難過,心都死了,保不住祖先的房子,看著它的建築,就這樣斷了右手、左手……」

蕭文杰也不解,京兆堂在1996年就被列入官方出版品《桃園民居調查報告書》當中,顯然文化資產價值明確,其後桃園改制為直轄市時,市府又將京兆堂當成潛力文資「列冊追蹤」。為何這25年來,只見學者花政府公帑進行調研,未有後續的保存作為?

蕭文杰說,《憲法》第166條明文規定,「國家應獎勵科學之發明與創造,並保護有關歷史、文化、藝術之古蹟、古物。」文化部也在2016年函示,文資委員只能審查是否文化價值,所有權人是否同意被列古蹟,是市府要自己溝通,「如果什麼都要推給所有權人不同意,那還要文資委員幹嘛?」

▲建商拆除京兆堂,宋家子孫無力保存。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建商拆除京兆堂,宋家子孫無力保存。翻攝「桃園楊梅宋崇玉京兆堂」粉絲專頁
蕭文杰說,他理解部分宋家子孫處境,希望能改善生計,變賣祖產,建商也是合法取得所有權,但桃園市府卻用粗暴方式判京兆堂死刑,不願用《文化資產保存法》介入,也不願積極協調溝通,「民進黨過去怎麼批評(前桃園縣長)朱立倫、(苗栗縣前縣長)劉政鴻、(台中市前市長)胡志強到處蓋土樓,現在桃園也一樣,這是台灣文化的危機。

曾任台大社科院副院長的知名客家研究學者邱榮舉說,京兆堂保存了1百多年,狀態良好,但卻搞到現在三輸局面,包括宋家子孫保存祖產不力挨批不孝、建商只顧利益不顧文化,最慘的是桃園市府與市議會無能,漠視客家文化。

已故客家文學大老鍾肇政之子鍾延威在臉書聲援,「一個由具高度人文素養市長執政的城市,一個由市府長期列冊追蹤保護的文化資產,一幢已發現新事證有了死裡逃生機會的老屋,一幢該受《憲法》第166條保護的古蹟,就這樣片瓦無存了。桃園還能是一個文明的城市嗎?!文化部還能叫做文化部嗎?!」

鍾延威批評,「128年的老房子,承載了多少先民拓墾的滄桑故事、連結了多深的人與土地的情感、是多少代人的共同記憶、見證了台灣這塊土地多少悲喜?建商可以大讚市府的效率與魄力, 但以一個公民身分,我要譴責與文資保護有關的公部門,因著你們的怠惰與不作為,台灣又少了一個無可取代文化資產。」

祖厝遭拆除後近一個禮拜,宋鴻喬說,他的心情已逐漸平復,他很痛心,不知道為什麼宋家子孫只有他在搶救,但他也不知道怪誰,也許該怪的是十多年前就將祖厝賣掉的親戚長輩,不過他相信,宋家先祖的精神不會就此結束,他會化悲憤為力量,在附近重建「京兆書苑」,繼續傳承客家精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