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教召新制上路!檢討兵役制度才是解方

▲軍事訓練役男,實施66火箭彈反裝甲武器練習彈射擊。(資料照/翻攝自陸軍司令部臉書)
▲軍事訓練役男,實施66火箭彈反裝甲武器練習彈射擊。(資料照/翻攝自陸軍司令部臉書)

記者呂炯昌/特稿

為因應中國軍事威脅,國防部從今年起局部試行後備軍人14天教育召集,首批從3月起實施,行政院院會也拍板通過《後備軍人召集優待條例》草案,讓接受教召的後備軍人享有相關優惠,召集期間企業給付員工薪資150%自所得額減除等相關優惠。政府提高教召天數被譽為「世上最硬教召」,雖有助於提升後備戰力,但是檢討兵役制度恐怕才是解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1949年國民政府撤退來台後,隔年開始實施徵兵制,符合資格役男需服2到3年義務役,早年國軍在蔣家政權「反攻大陸」口號下,一度維持著60萬大軍應對共軍威脅。然而長達2年多役期被許多役男埋怨中斷生涯發展,加上軍隊封閉特性,因此國人早期流傳「好男不當兵」玩笑話。

為了吸引年輕人選票,藍綠兩黨總統候選人都把縮短役期列為競選支票。陳水扁執政期間將役期縮短為1年、馬英九任內則拍板為4個月,2018年改以募兵制為主,民國83年(1994年)以後出生的男性仍須接受4個月義務軍事訓練,結訓後轉為後備軍人。然而4個月軍事訓練役扣除假期僅服役3個多月,許多軍事訓練役男抱持「夏令營」的心態服役,加上軍中人權遭放大檢視,造成部隊管教困難,軍事訓練役男戰力也遭受美國質疑。

實施募兵制雖然有助於拉高軍隊素質,但是我國面臨少子化危機,招募合格且數量足夠的兵員始終有困難。駐美代表蕭美琴在立委任內曾呼籲檢討募兵制、民進黨北市黨部主委吳怡農在2018年參選立委時也曾明確表態支持恢復徵兵制,然而恢復徵兵制早已成為「票房毒藥」,不利於吸收年輕人選票,因此黨內面臨反對聲浪。

美中關係緊張,美國將台灣視為對抗中國的籌碼,釋出一連串友台法案與口號與對台軍售,許多國人也逐漸抱持中國若犯台,美軍必定協防的迷思,然而台美之間缺乏共同防衛條約,且根據美軍撤離阿富汗的教訓,若美軍認定國軍積弱不振,缺乏自衛能力,恐怕會降低美國防衛台灣的意願。

面對兩岸軍力逐漸失衡,在國防部延長後備軍人教召天數時,執政者恐怕也該思考檢討否該延長軍事訓練役役期,否則國軍買再多先進武器也難招募足夠人力維持武器操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