烏東大會戰開打在即!俄羅斯、烏克蘭T-72戰車大對決

▲前蘇聯T-72A戰車。(圖/美國國防部)
▲前蘇聯T-72A戰車。(圖/美國國防部)

記者呂炯昌/台北報導

俄羅斯入侵烏克蘭超過一個月,隨著俄羅斯將軍事行動焦點轉向烏克蘭東部,軍事專家分析俄羅斯、烏克蘭的裝甲部隊將在烏東地區進行一場激烈的「會戰」。俄、烏兩國都配備有T72主力戰車,北約也提供捷克的T72戰車補充烏克蘭軍方的損失,烏東若真的發生大戰,預料將是一場T72戰車參與的坦克大戰。

由於T64戰車設計過於複雜、採用許多未成熟技術,導致無法大量生產配發部隊,前蘇聯因而在1967年開始研發一款成本較低、較容易生產的新戰車,以取代T55戰車獲取對北約的戰車數量優勢。T72戰車因而於1973年開始量產並配發部隊,並於1977年向西方國家公開亮相。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T-72戰車車內分為前部駕駛艙、中部戰鬥艙、後部動力艙三部分。位於車體中部的鑄造結構炮塔呈半球形,低矮的車身能夠較低被擊中機率。

T-72的主要武裝是一挺125公厘滑膛炮,能發射尾翼穩定脫殼穿甲彈、破甲彈、破片榴彈與反戰車飛彈,當時西方國家戰車主砲以105公厘為主,因此火力優於美製M60A1、M48與西德豹一型戰車,直到德國萊茵金屬公司開發出120公厘戰車砲,裝配於M1A1與豹二型等戰車上,西方國家才挽回火力劣勢。

T-72採用自動裝彈機,22枚砲彈採用上下水平方式放置在砲塔吊籃下部的轉盤內,能夠減少裝填手的配置,也能降低砲塔體積。T72自動裝彈機的故障率雖然較T64戰車低,但是當自動裝彈機內的彈藥被引爆後,其連鎖效應往往會形成殉爆,造成砲塔被炸離車體。

由於成本以及技術的考量,T-72早期型號並沒有配備熱顯像儀,必須使用紅外線儀作為探照燈,加上缺乏精密的射控系統,使得射擊效率不佳。

T-72一共生產超過2萬5000輛,成為前蘇聯與華沙公約國的主力戰車,並外銷至伊拉克、伊朗、利比亞等國。俄羅斯授權給南斯拉夫生產的T-72M改良型稱為M-84戰車,射控系統是南斯拉夫自行研製,也外銷給科威特等國,在1990年伊拉克入侵科威特的戰爭中,罕見形成T-72系列戰車對決。

1991年波斯灣戰爭中,伊拉克T-72戰車遇上美軍新一代的M1A1戰車。由於伊軍缺乏空中優勢,大量T-72戰車遭到美軍A-10攻擊機與AH-64阿帕契攻擊直升機擊毀,使用衰變鈾砲彈的M1A1戰車也能輕易貫穿T-72戰車正面裝甲,伊拉克共和國衛隊「麥地那」、「漢漠拉比」、以及「塔瓦卡那」三個裝甲師慘遭殲滅,從此T-72戰車的負面評價爆增。

雖然在波斯灣戰爭中風評不佳,但是由於T-72戰車全球數量龐大,俄羅斯與烏克蘭都推出升級方案,主要包括提升射控系統、加裝爆炸反應裝甲以提升防護力。

▲斯洛維尼亞的M84戰車。(圖/美國陸軍)
▲斯洛維尼亞的M84戰車。(圖/美國陸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