製造業下半年雜音仍多 中經院:業者採購存貨政策得轉向

▲製造業下半年雜音仍多,中經院建議業者採購存貨政策從「整條供應鏈」與「終端需求」著眼,慎防過去兩年由供給端決定存貨量與價格(利潤)的模式,轉為需求端主導。圖為示意圖(圖/NOWnews資料照片)
▲製造業下半年雜音仍多,中經院建議業者採購存貨政策從「整條供應鏈」與「終端需求」著眼,慎防過去兩年由供給端決定存貨量與價格(利潤)的模式,轉為需求端主導。圖為示意圖(圖/NOWnews資料照片)

記者許家禎/台北報導

中華經濟研究院發布經季調後的2022年4月台灣製造業採購經理人指數(PMI),已連續22個月呈現擴張,惟指數續跌1.5個百分點至56.3%。另外,未來6個月展望指數重跌8.0個百分點至52.9%。中經院指出,對台灣產業來說,中國封控與歐美通膨壓力影響遠大於俄烏紛爭,庫存與價格仍處於高檔,影響終端需求,即便有業者認為第四季可以預期中國有類似報復性消費,但仍有許多雜音干擾,建議經理人採購存貨政策從「整條供應鏈」與「終端需求」著眼,慎防過去兩年由供給端決定存貨量與價格(利潤)的模式,轉為需求端主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華經濟研究院台灣經濟所助研究員陳馨蕙表示,整體製造業PMI停留在55.0%以上擴張速度,主因「供應商交貨時間」與「存貨」指數仍處於60.0%以上的擴張(上升)速度。但中國大陸各地陸續封控,中斷的物流確實讓交期延遲,另外台灣製造業也沒有迎來像過去2年的大量轉單。至於俄烏戰事使原物料飛漲,但製造業也沒有像過去那樣追漲,反而呈現觀望態勢。

因此原本樂觀看待未來景氣且將採購存貨政策與景氣脫鉤的製造業,4月對景氣看法也出現分歧。像是食品暨紡織產業與電力暨機械設備產業,皆轉為看壞未來景氣,主要是原材料成本不斷攀升,航運交期紊亂,無法同步調漲零售價,以及憂心本土疫情影響後續餐飲拉貨動能,食品業也對未來看法轉為保守。

電力暨機械設備業者則多反映缺料、漲價、長交期,飆漲之金屬價格無法完全轉嫁客戶,上海封城再造成零組件斷料,伺服馬達與電子零組件交期甚至拉長至半年至一年。歐美經濟成長力道趨緩,再加上禁運俄羅斯直接或間接衝擊營運,故對下半年景氣看法轉為持平或保守。

至於電子暨光學產業之新增訂單指數已連續22個月呈現擴張,但這次進入傳統旺季的第二季,新增訂單指數卻往下重跌10.1個百分點來到52.5%。新增訂單趨緩的同時,稼動率也下降。今年2月傳出消費性電子下修,3月起車用與半導體供應鏈也陸續回報訂單增速趨緩。

陳馨蕙表示雖然部分晶圓、半導體供應鏈大廠與太陽光電等業者仍供不應求且交期仍長,但部分中下游消費性電子、較長鏈之系統廠與手機廠等多存貨持續增加。而中國封控讓物流中斷,供給斷鏈同時,也抑制需求。記憶體甚至傳出上游與零售通路價格倒掛情況,Q2-Q3訂單表現有高度不確定性。

中經院指出,本月電訪經理人時,有部分對下半年景氣持樂觀態度的業者提到,預期中國大陸市場第四季可以看到類似「報復性消費」之「報復性生產與拉貨」。但目前製造業庫存與價格仍偏高,且仍有歐美高通膨、升息、俄烏紛爭、中國封控與經濟成長下修之不確定,建議經理人採購存貨政策從「整條供應鏈」與「終端需求」著眼,慎防過去兩年由供給端決定存貨量與價格(利潤)的模式,轉為需求端主導。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