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王文岳指出,東南亞國家在國際格局上立場非常的複雜,有些國家在冷戰時期與俄羅斯有緊密關係,包含越南、緬甸、寮國、柬埔寨。也有部分國家在戰略自助上有考量,所以選擇與俄羅斯建立關係,譬如印尼。儘管多數東南亞國家對於俄羅斯入侵烏克蘭之舉感到震驚,但因為東協各會員國自身的歷史與地緣政治因蘇,東協國家難有集體行動。
在以共識決著名的「東協模式」之下,東協僅能發出軟弱無力的聲明,但是在幾天之後的聯合國大會譴責俄羅斯的決議中,包括新加坡、印尼、菲律賓、汶萊、馬來西亞、泰國、緬甸等8個東協成員國與141個國家表示支持,而與俄羅斯關係深厚的越南與寮國則是投了棄權票。王文岳表示,這樣的結果顯示出,這些國家在跳脫「東協成員國」身份之後,在全球格局的投票上,又回歸和平大義之下,更反映了東協國家在表態與實質中的模稜兩可、兩難的局面。

第二類則是加入譴責,但並非是第一時間譴責,或是另有盤算,屬於這類別的國家包括印尼、汶萊與菲律賓。俄羅斯近年來與這三個國家關係甚好,其中以印尼的態度較為明確,王文岳指出,印尼長期與俄羅斯有一定的安全合作關係,所以即使遭到美國施壓,印尼仍避免譴責俄羅斯。而菲律賓則是在杜特蒂就任總統以來,為了改善過度親美的立場,而與俄羅斯親近,因此對於侵烏行動的表態較為含糊。
第三類則是完全避免譴責俄羅斯的立場,這些國家包含馬來西亞、泰國、越南、寮國與柬埔寨。這些國家對於西方結盟以及民主價值保持較為妥協的立場。其中馬來西亞的政治立場較為批判西方,因此馬來西亞在北韓、俄羅斯關係甚好,即使在冷戰時期都有保持著一定關係。泰國則是在2014年政變後,就與中國和俄羅斯保持穩定交流。越南本身在軍事合作上以及為了制衡中國,雙方保持密切國防交流,越南也相當依賴俄羅斯。王文岳指出,在俄烏戰爭後,因東協國家各自想法不同,因此很難採取一個斷然的立場去譴責俄羅斯。
不過俄烏戰爭對於東協來說,直接影響並不大。以安全面而言,先前西方對俄羅斯採取軍事設備出口管制以及經濟制裁,影響了俄羅斯在東南亞地區的武器銷售。從政治面上來看,雖然蒲亭過去曾經親參與過東協高峰會,但影響仍有限。雖然俄羅斯是東協的第11大貿易夥伴,但在經濟面的衝擊上,可能還是比不上戰爭造成的全球供應鏈不穩定,間接對東南亞國家造成影響來的重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