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視第7屆董監事順利完成改選 學者嘆:是政治協商結果

▲公視第7屆董監事昨(9)日順利完成改選,學者指出是政治協商的結果。(圖/NOWnews資料照)
▲公視第7屆董監事昨(9)日順利完成改選,學者指出是政治協商的結果。(圖/NOWnews資料照)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延宕957天的公視第7屆董監事昨(9)日順利完成改選,歷時3個半小時,通過12名董事、4名監事,其中9人獲得全體14名委員一致通過。學者認為,此次順利選出是政治協商的結果,並提醒公視董監事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經營團隊才是重點。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公視第7屆董、監事審查委員會昨天舉行第三次審查會議,由立法院依政黨比例推舉出14名審查委員,包括包括民進黨推薦的翁秀琪、蘇正平、張烽益、王勁力、黃世鑫、蔡茂寅、陳東升、蕭新煌;國民黨推薦的廖元豪、包正豪、陳學聖、胡競英;民眾黨推薦的謝啟明;時代力量黨推薦的羅世宏。

行政院提名第三波董事候選人共14位、監事候選人共4位,依法須經審查委員3/4同意後,才能通過,亦即每位候選人要拿下11票才通過門檻。

昨天堪稱公視董監事審查會最有共識的一次,僅台大歷史系教授陳翠蓮和媒體人平秀琳遭刷下,剩下12名當選董事中,有8名以14票全票通過;4名監事候選人全數通過,其中1名拿下14票。

審查會議中討論較激烈的是陳翠蓮,其專研二二八事件,委員對於她的意識型態進行熱烈討論,最後僅獲9票同意票,未通過。其他通過的董事也有被討論,包括鏡週刊副總編輯李志德被質疑鏡週刊與鏡電視關係;台灣事實查核教育基金會教育總監黃兆徽,被質疑此次董事名單有不少相關團體成員,恐形成公視董事會次團體;政大傳播學院長郭力昕被質疑第一次審查會議時遭刷下,為何還能再參加等。

儘管如此,此次審查會仍進行順利,12名董事皆順利通過,外界多認為是政黨妥協的結果。

文化部長李永得在審查會前便指出,此次董事候選人名單,有7位董事由國民黨提名、1位由民眾黨提名,其他皆由文化部提名,監事由國民黨提名1席,其他由文化部所提。

審查結束後,國民黨立委林奕華即表示,審查會議須經3/4委員同意的設計,就是希望嚴格把關,讓董事有最大社會公信力,以得到社會最大認同,但此次名單的產生,變成政黨各提人選、各讓一步,以昨天結果看來是政黨妥協的結果。

曾任第5屆公視董監事審查委員、文大新聞系教授莊伯仲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表示,其實不只是這次,過去多次選出董監事都是朝野無奈妥協的結果,究其原因,現行審查門檻是高標準的「憲法門檻」,在台灣當前的政治生態裡,如此「不食人間煙火」的設計,很容易成為藍綠惡鬥的操弄工具,因為只要掌握1/4的關鍵少數,就能影響全局,而不斷上演「當我在野就擋你,換你在野就卡我」的局面,後果就是讓董監事改選一拖再拖,最後朝野無奈妥協,才勉強選出。

他提到,行政院也曾提名在野黨不便反對的藝文界大老、企管大師、清流學者、天團主唱來擔任董監事,但觀察下來,這些人未必具有公共電視理念和專業,通常淪為徒具象徵意義的「神主牌」,但此次董監事名單倒是務實,但也得等日後開會、觀察其發言內容才知道。

台北科技大學智財所副教授江雅綺說,公視董監事的產生,因為審查委員的組成、門檻制度等影響,遲遲無法與政治脫勾,是否能成功改選,比起董監事候選人的背景條件,其背後政治力有無平衡才是關鍵。

莊伯仲提醒,公視第7屆董監事改選算是畫下句點,暫時平息近3年的紛紛擾擾,但董監事會久久才開一次,大眾不用太樂觀,以為選出董監事,公廣集團就能起死回生,事實上,公視董監事的「象徵意義」大於「實質意義」,如何選出好的經營團隊,才是重點,另外,公視董監事每屆任期3年,建議儘快修正《公共電視法》,下修公視董事審查通過門檻,以及審查委員組成方式,否則還是會遇到改選延宕問題。

據了解,公視董事會僅董事長是專任,其他董監事屬無給職,一個月開一次董事會,領車馬費,沒什麼實權,但公視董事長是透過董事互選、從董事中產生,往往也兼任華視董事長,並擁有公視、華視總經理等實際經營者的任命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