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快篩陽即確診」明起上路!醫:判定依據考量3條件

▲明(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三類對象,可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判定確診,免再進行PCR。(圖/周淑萍攝)
▲明(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三類對象,可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判定確診,免再進行PCR。(圖/周淑萍攝)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明(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三類對象,可以快篩陽性經醫事人員判定確診,免再進行PCR。對此,新光醫院感染科主任黃建賢今(11)日接受《NOWnews今日新聞》採訪時指出,醫師判定時會考量快篩廠牌、採檢方式、民眾症狀等,並結合醫師經驗評估是否確診,他也建議,採檢應視醫療需求,別為確診就進行篩檢耗費醫療量能,增加醫護不必要的辛苦。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本月5日,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指揮官陳時中宣布修訂新冠肺炎病例定義,自12日起,居家隔離、自主防疫、居家檢疫對象使用家用快篩試劑檢測陽性,且經醫事人員確認即為確診,若未有共識或有疑義,仍可通知衛生局安排PCR採檢。

黃建賢說明,快篩本來就有判定確診的標準,就是要出現兩條線,「有就有,沒有就沒有」,只是可能會有敏感度、偽陽性或偽陰性的偏失。他解釋,可能檢測時,病患並未感染新冠肺炎,但因為其他疾病互相干擾,出現偽陽性,或是病患即使感染新冠肺炎,但因為採檢結果、病毒狀況等與測試劑無法吻合,可能出現偽陰性,「但原本不管什麼樣子的檢測方法,都一樣會有這些缺點啦」。

黃建賢進一步指出,不同試劑、廠牌、檢測方式敏感度都會不同,有的廠牌準確度可達九成甚至近乎百分之百,但有的敏感度可能僅有六至八成,甚至更差的僅有三至五成,不過一般國際大廠快篩出產前,都經過實驗確定其敏感度,醫院也都檢測過證實準確度高。

黃建賢表示,其實除了試劑本身條件,採檢也有很大的條件,「你隨便鼻孔挖兩下,或者是採的比較深一點,那當然可能採的結果就會不一樣」,若病人採檢時病毒量高,只要抹一點就會呈現陽性,但若病毒量較小,可能要採檢較深才能檢出,此時差別就會較大,或是使用不同試劑,各呈現陽性與陰性等狀況,或是快篩與PCR結果不相符,「這些也都有可能發生」。

黃建賢分享,醫師在視訊診療時,會詢問病患是快篩陽性還是PCR陽性,通常PCR準確度高,而明日起政府採認快篩陽性即確診,醫師會確認病患使用的快篩廠牌是否為常用、經核可的廠牌,也會參酌病患症狀是否吻合判定是否確診。至於先前有民眾稱快篩試劑放久會從陰性轉陽性,黃則分析試劑放久不太可能會呈現兩條線,一般試劑設計時會設計兩條線,一條為控制線、一條為陽性的反應線,放久應該試劑會模糊、散掉。

值得注意的是,黃建賢提到,現在社區陽性率高,若讓這些民眾都進行PCR並不合理,人數多、量能不足,且用大量的醫療量能只為確定民眾是否有確診是沒有意義的,「若確診只是要給他一個名分的話或者是保險,這樣對醫療來講是不公平的」,等於是耗費人力來做診斷,且診斷後病人無需治療,「那我做這個診斷幹什麼?」若無症狀者篩出陽性,只為了確定做PCR但卻不需要醫療不合理。

比照過往做法,黃建賢說,過去清零時期,診斷確診隔離病患、病毒,避免疫情擴散,但現在「外面都是病毒」,光是為了診斷浪費醫療量能是不必要的,若有些人為了申請保險等理賠緣故,對醫療更是不公平,會讓醫療人員更累,還是沒有意義的辛苦,除非是有醫療需求者,需要認定有無確診進行後續醫療處置才有意義,因此是否需要檢測應該視醫療需求而定。

黃建賢指出,若快篩量能不足,一堆無症狀的健康民眾每日拼命使用快篩,卻讓真正有需求者沒有快篩檢測就醫,「那這個就是災難了,而且是不必要可以避免發生的問題」,快篩試劑不足時,大家應該評估是否有需求再進行快篩,以免耽誤別人救命的檢查,政府也要明確給予使用時機指引,避免造成不必要的浪費。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