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耶魯大學公共衛生學院的健康經濟學家陳曦表示,「最大的問題是重新開放延遲,將會造成巨大的後果,如供應鏈中斷、服務部門暫停。」
先前曾有研究指出,接種輝瑞BNT以及莫德納所生產的mRNA疫苗,在預防重症以及死亡上能有更好的保護力,而中國製作的疫苗,雖然對原始病毒株相當有效,對於新變異株的保護效力相對不佳。
面對Omicron變異株,原來使用中國疫苗的國家,以及使用其它一些效果較差的西方製疫苗的國家,都紛紛轉向,將mRNA疫苗做為加強針和新疫苗,但中國卻遲遲未採取行動,且未說明其考量。
一名中國衛生官員以及另一位參與談判的人士告訴《美聯社》,中國當局之所以保留使用mRNA疫苗這項舉動,是希望能在中國掌握這項技術,而不是依賴外國供應商。
雖然在這一年多以來,中國靠著更嚴格的清零政策,隔離感染者並封鎖社區,讓其防疫政策能站得住腳。但在傳染性高的Omicron變異株現蹤後,中國的防疫政策面臨挑戰,當局只能靠著封鎖策略,來避免大量重症以及死亡病例,但長時間進行封鎖也造成龐大的經濟以及人員損失。
而中國在mRNA疫苗開發寄望於艾博生物(Abogen Biosciences),這間公司是由曾在Moderna工作的美國培訓科學家Bo Ying於2019年創立。艾博生物和中共軍事醫學院以及上市醫藥公司沃森生物(Walvax)合作,自2020年以來,已經獲得逾17億美元的融資。中國媒體稱艾博生物正進行二期臨床試驗,是進展最快的國產mRNA疫苗。
不過這款疫苗面臨兩項難題,第一是儘管初步試驗表明有效,但是證明是否能預防感染或減輕症狀的大型研究尚未完成,結果未定;第二,專家說,即使研究能完成並且疫苗被證明有效,製造數百萬劑疫苗也將是一個挑戰。儘管艾博生物早在2020年12月就建成了一家製造工廠,預計年產能可達1.2億劑。但是工廠建成和批量生產產品,不是一個概念。
中國生物製藥合同製造商「百因諾生物」(BioInno Bioscience)營運長史考特(Scott Wheelwright)也指出,大規模生產疫苗並確保質量將是一項難題,因為mRNA仍是一項新技術。

薛雲奎指出,這些加起來為4.07兆人民幣,接近2021年上海市全年的工業總產值(4.32兆)。其中隱性成本高達3.97兆,平均每天為763億元。如果加上潛在成本,整個封控的損失,遠超2021年上海的工業總產值。
中國東吳證券首席宏觀分析師陶川在5月初時曾發表報告稱,若是中國堅持所有一線和二線城市實施常態化核酸檢測,一年成本上限約為1.7萬億元人民幣。但從薛雲奎提出的成本結構來看,可以發現若是中國持續堅持「清零」,真正的經濟代價將會比直接疫苗花費還要高出許多。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因應新冠肺炎疫情,疾管署持續加強疫情監測與邊境管制措施,國外入境後如有發燒、咳嗽等不適症狀,請撥打「1922」專線,或「0800-001922」,並依指示配戴口罩儘速就醫,同時主動告知醫師旅遊史及接觸史,以利及時診斷及通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