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上海封城星火 燒向習近平政權

▲中國上海市經歷兩個月的封城疫情防控,於6月1日迎來全面解封。(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上海市經歷兩個月的封城疫情防控,於6月1日迎來全面解封。(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徐筱晴/特稿

有著「東方明珠」之稱的上海近來因新冠肺炎疫情升溫,自3月底開始進行名為「全域靜態管理」,實則「封城」的防疫措施,在中國當局大舉施行嚴格的「清零」政策之下,市內民眾的生活彷彿按下了暫停鍵,只能待在家或是工作場所,擔心著下一頓飯、祈禱篩檢不要出現「兩條線」。隨著疫情趨緩,上海終於在6月1日迎來第3階段「恢復全市正常生產生活秩序」。但在封城的同時,不僅市民生活面臨困境,各行各業也都受到重創,控制疫情而實施的封城措施,無法控制因封城受影響人們心中的怒火。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上海解封了!在市民們被「關」在家裡2個月之後,終於在6月1日迎來「自由之日」,不但可以外出,大眾運輸也恢復通行,民眾可以自己到菜市場買菜,不用再擔心手速不夠快搶不到糧食,就連百貨公司的精品專櫃-不論是愛馬仕(HERMÈS),還是迪奧(DIOR)都湧現長長隊伍,被戲稱是在「報復性消費」,要讓荷包一起「解封」。

▲中國官方今天通報,新增COVID-19本土病例122例(含確診者與無症狀感染者)。上海、北京疫情趨緩,雙城力推社經秩序恢復正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官方今天通報,新增COVID-19本土病例122例(含確診者與無症狀感染者)。上海、北京疫情趨緩,雙城力推社經秩序恢復正常。(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不過官方聲稱「恢復正常生產生活秩序」,卻還是得實施常態核酸檢測,以2到3天一次的陰性證明換取自由出入權利,讓人質疑「這樣的解封有意義嗎」,再加上3月底突如其來的封城,讓上海市民一度陷入恐慌,即使在解封之後,那股擔憂以及不安感仍未散去。5月中旬開始分階段解封後,不難在上海唯一陸上通道的虹橋高鐵站和浦東機場看見大批的「離滬潮」,眾人憂心會不會哪天疫情又升溫,當局再度實施「二度封控」,屆時想逃也逃不了,只能趁現在抓緊機會,能跑時趕緊「出逃」。

新冠肺炎疫情2年多來,中國當局始終採取清零政策,在疫情初期的確是「一封見效」,不看懷疑黑數的部分,封著封著疫情就趨緩,甚至維持了很長一段時間的本土無新增確診紀錄,但在Delta變異株以及Omicron變異株接力入侵之下,「零確診」神話破滅,疫情燒向各地區,也將清零政策造成的民怨一同燒了出來。

封城期間,如果在公寓內發現一例新冠病例,整棟樓的居民都將被強制轉移到方艙。居民的食品供應不穩定、質量低劣,並且無法獲得醫療服務,還有「大白」打人、殺狗,居民到社群媒體上發文抱怨的速度,甚至比審查人員刪除的手速還快,更讓人感受到他們的失望以及絕望。

外界也早就對於中國的清零政策抱持的質疑,就連世界衛生組織(WHO)秘書長譚德塞(Tedros Adhanom Ghebreyesus)都罕見批評指,中國堅持清零的防疫策略無法長期持續。在大舉封城、停工之下,不僅民怨連連,連帶影響經濟成長。封城措施也讓高速公路、港口和工廠關閉。最新經濟數據顯示,3月以來,中國經濟急劇削弱。清零政策嚴重打擊了就業、消費支出、出口和房屋銷售。

這一次的「苦主」上海因為是國際大都市,在民眾唱著四月之聲的同時,各國也都一起盯著看。封城導致商業活動幾乎停止,工廠關閉,讓不少外資想要逃離,供應鏈中斷的影響也漸漸擴及全世界,日本最近才傳出因為上海封城,零件交付延誤,冰箱、冷氣機大缺貨,汽車大廠特斯拉、福斯也一度停工無法生產。

即使到了6月1日,當局進一步取消許多限制,但封城持續2月下來,不少企業為了維持員工溫飽,付出龐大開銷,如今要要復工復產,卻已無力負擔原物料進口、機器重新運轉的成本,有人直言「我也想賺錢,但我手裏沒錢我怎麼復工呢?」一名在上海經營汽車零配件工廠的企業主悲觀表示,想要恢復原來的運轉水平,可能得花上三至四個月。

在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大力推行的清零政策,想向世界展示他們可以控制住新冠病毒,但極端封控卻成為繼美國對部分中國產品加徵關稅後,另一個促使產業鏈移出中國的推力。外媒《經濟學人》更以「習近平是怎麼摧毀中國經濟」為題發文,搭配著習近平一步步走下階梯的圖片,暗示著中國經濟放緩,甚至走下坡,而這一切也將會由習近平來承擔。

曾有句話說:「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即使中國撐過了這次由封城帶來的影響,但已經造成的經濟損傷難以復原,已經燃起的民怨難以撫平,只要清零政策持續進行,中共政權可能也會被燒到屍骨無存。

▲《經濟學人》最近以「習近平是怎麼摧毀中國經濟」為題,發文發圖,諷刺他要為中國經濟下行負起最大責任。(圖/翻攝自經濟學人網站)
▲《經濟學人》最近以「習近平是怎麼摧毀中國經濟」為題,發文發圖,諷刺他要為中國經濟下行負起最大責任。(圖/翻攝自經濟學人網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