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館館手牽手」7月登場 助親子理解多元與共融

▲兩廳院《禮物》親子工作坊引導親子透過遊戲彼此合作與相互理解,找到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法。(圖/兩廳院提供)
▲兩廳院《禮物》親子工作坊引導親子透過遊戲彼此合作與相互理解,找到與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法。(圖/兩廳院提供)

記者李琦瑋/台北報導

擔心暑假的小朋友無處放電嗎?由國家級三大場館國家兩廳院、國立台灣科學教育館、國立歷史博物館首度合作的「館館手牽手」活動,設計趣味體驗活動,傳遞「多元,共融」的核心價值,包括工作坊、展覽、展演、體驗活動,為親子搭起跨領域知識的橋樑,7月9日至7月31日連續4個週末舉辦,適合親子同行。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國家兩廳院今(16)日指出,2018年兩廳院發起「館館好朋友」館際合作社群平台,整合各場館精心設計的親子活動,廣受家長喜愛,今年將資訊平台共享概念進階為「館館手牽手」合作,以共同主題延伸,探索表演藝術、科學與歷史人文的跨領域連結。

聯合國宣布「2030永續發展目標」後,永續與共融成為許多國家納入教育的議題之一。從人人、共融至多元思辨,都是培養未來公民不可或缺的階段,科教館、史博館與兩廳院秉持相同的理念,以「多元,共融」為主題,總計規劃12場活動、2場展覽,盼孩童們在不同生態及文化領域中,認識及學習如何尊重每個人獨一無二的特質。

「館館手牽手」系列活動中,兩廳院以表演藝術為核心,推出小型展演、工作坊及展覽,其中《一直打開・穿梭草原上的門》呈現演出,匯集今年4月至6月親子工作坊孩子們合力產出的故事片段腳本,由專業講師及劇場表演者詮釋孩子們的想像;《禮物》親子工作坊引導親子間透過遊戲彼此合作與相互理解,找到人與人之間相處的方法;《100種不一樣》親子展覽則結合表演藝術圖書館豐富館藏,透過國內外戲劇參與的案例分享,發掘表演藝術如何潛移默化,引導孩子接受差異,以更開闊的視角擁抱這個充滿不一樣的世界。

兩廳院藝術總監劉怡汝表示,「館館手牽手」跨館際活動的特色在於,以主題策展方式,讓孩子學習到科學、歷史、人文及表演藝術等不同領域與面向的知識,今年特別感謝遠雄文教公益基金會支持兩廳院倡議親子議題,讓多元概念以不同方式融入親子教育。

首度加入館際串聯行列的科教館,由生物多樣性的角度出發,推出一系列工作坊、講座及實驗劇場,包括《消失的淺山精靈—石虎》講座探討可以為面臨生存危機的石虎做些什麼;《找家:回到人與萬物共存的希望星球》展覽,藉由精彩的標本與故事,重新認識自然的奧妙、豐富的文化與人類的微小。

史博館則推出廣受大小朋友歡迎的《紅色寶盒》,量身設計針對「跨域學習」與「多元理解」的全新版本《Creative Boom!紅色寶盒─小鬼出任務》活動。從館藏國家重要古物溥心畬的《鍾馗馴鬼冊》出發,以歷史文化連結表演藝術和科學實驗,包括跟著鍾馗和小鬼們的繪本圖卡講故事、操作眼見未必真實的科學實驗、動手玩紅色記憶的創意等。「館館手牽手」活動及報名辦法詳見網站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