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訪哈瑪星「神秘場域」 史哲:先保密文博會再說

▲2022臺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即將在高雄登場,高雄市副市長史哲日前特別到哈瑪星關心「打狗外國人墓園」及某處經過修復的「神秘場域」。(圖/截自史哲臉書)
▲2022臺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即將在高雄登場,高雄市副市長史哲日前特別到哈瑪星關心「打狗外國人墓園」及某處經過修復的「神秘場域」。(圖/截自史哲臉書)

記者郭凱杰/高雄報導

2022臺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即將在高雄登場,高雄市副市長史哲日前特別到哈瑪星關心「打狗外國人墓園」及某處經過修復的「神秘場域」,相關史蹟都將在2022台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現身,由於墓園的過往都很清晰,但神秘場域的部分,史哲說容他先保密。後續他再好好介紹給大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打狗外國人墓園」及某處經過修復的「神秘場域」相關史蹟都將在2022台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現身,由於墓園的過往都很清晰,但神秘場域的部分,史哲說容他先保密。後續他再好好介紹給大家。(圖/截自史哲臉書)
▲「打狗外國人墓園」及某處經過修復的「神秘場域」相關史蹟都將在2022台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大展現身,由於墓園的過往都很清晰,但神秘場域的部分,史哲說容他先保密。後續他再好好介紹給大家。(圖/截自史哲臉書)
前幾天,史哲不僅前往基隆參訪2022基隆城市博覽會時,同時也走訪基隆法國公墓,史哲指出,從基隆港看到19世紀末國際局勢的變化,港口成為與世界接軌的重要通道。在當時,打狗港(高雄)也已早已被推進到成為國際性的貿易港。

史哲也表示,墓園分三層,每一層皆有階梯及圍牆,整個墓地覆蓋草皮。至1896年的最後一次葬禮,墓園內共有39座墓碑,其中葬有服務於清帝國海關的職員、旗後第一座燈塔建造人喬治.卡特.司登得、李庥牧師等。

史哲說,19世紀為打狗邁向國際化的關鍵年代,當年葬於打狗外國人墓園中的這些外籍人士,其中的海關官員、船務人員、貿易商即凸顯了打狗當時作為國際貿易港,頻繁進出的商貿盛況,國貿色彩相當鮮明,也顯示打狗外國人墓園區在高雄乃至台灣海商貿易史上之重要性。

史哲也指出,台灣曾經有四座外國墓園,包括澎湖的馬公、基隆、淡水和打狗。馬公墓園於1954年遷葬到基隆墓園。打狗墓園在日治時期間仍屬英國所有,經歷時代更替,現打狗外國人墓區僅剩下三座墓碑及部份古老墓園遺跡。今日走訪此處雖僅留部份殘跡,亦感受到當年打狗港萬商雲集的盛況。

▲打狗外國人墓園外景。(圖/截自史哲臉書)
▲打狗外國人墓園外景。(圖/截自史哲臉書)
史哲認為,港口是銜接國際化的接口,港口更是現代化的起點,亦是文化交流的起點。在高雄,我們有著深厚的海商貿易史,更在世界歷史發展的過程中扮演重要的角色。在城市中,更有著許多記錄這些歷程的場域,無聲述說著這數百年的生命痕跡。

史哲也說,從打狗外國人墓園可以看到19世紀的大航海時代,打狗港扮演成為台灣對外的窗口,當時蘇格蘭的知名攝影師約翰.湯姆生(John Thomson,1837-1921),曾在亞洲紀錄許多在地的風土人情,也是首位紀錄台灣的的西方攝影師,當年便是從打狗港上岸與當時正在打狗傳教的李庥牧師碰面,也為19世紀的打狗港留下最完整的影像紀錄,接著並前進到甲仙荖濃溪流域一帶,拍攝紀錄百年前的原住民平埔族樣貌,正因如此,約翰.湯姆生的名字已與台灣史緊密烙印在一起,在此再次賣個關子,此大時代的歷史現場將在2022臺灣文博會與台灣設計展再次登場。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