Tag人物/正港鐵漢柔情 匠人堅守百年失傳工藝

文/陳錦欣

鐵花窗的幾何曲線是鐵匠深厚功力的展現,將鐵件焊接、凹折出柔和的線條,樣式可剛可柔,用最美的線條,給予住戶兼具美感與最堅韌的保護,可惜這項工藝製作相當耗時費工,在今天已經漸漸被不鏽鋼的固定線條給取代,放眼望去城市的街景,就如同牢籠般既雜亂又無趣,即使鐵花窗的記憶逐漸在世人的記憶中褪去,鐵匠曾文昌卻堅持,要將這份得之不易的精神繼續傳承下去,曾文昌燃燒的職人魂,成為了臺灣鐵匠精神的守護者。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
▲曾文昌燃燒的職人魂,成為了臺灣鐵匠精神的守護者。(圖/記者林天佑拍攝)

17歲輟學進入鐵工廠 第一件鐵工獻給母親

鐵花窗早在日治時期的臺灣就被用在建築物上,至今仍可以看到當時所保留下來的鐵花窗,同時具備防護與美化的條件,不難看出在當時,臺灣作為亞洲第一現代化國家的雄心壯志,隨著世界風潮崛起,文藝復興風格的鐵窗於1920至30年代逐漸改為以幾何線條為主的樣式,而這些扭折的線條最仰賴模具的設計,以及鐵匠師傅的經驗累積製作而成,17歲的曾文昌因為家中經濟不好,即便考上了復興商工的電子科,還是自行辦理休學,跟著朋友到處去打工,甚至還在三溫暖工作過,經常出入這些三教九流的場合,曾文昌也因此從乖乖牌兒子,變成了經常打架鬧事讓媽媽頭痛的問題小孩。

曾文昌輟學後變成了整天惹事生非的不良少年,他的大伯父看不下去,直接丟了兩個選擇給曾文昌,看是要去修理怪手還是鐵工廠當學徒,讓他自己做決定,問曾文昌為何選擇了鐵工廠,他很乾脆的回:「因為離家近」,沒想到這個決定開啟了曾文昌與鐵工從此密不可分的鐵匠人生,曾文昌開始跟著鐵工師傅學藝,某日他看到母親清潔隊配給的推車又重又不好推,於是曾文昌的第一件鐵工作品就誕生了,他利用下班時間跟師傅借工具,製作了一台好推又好收納的推車給自己的母親,他遠遠看著,母親不停的向同事介紹這是兒子特地為她做的推車,眼神中盡是驕傲,讓曾文昌也不禁流下了鐵漢柔情的男兒淚。

鐵工廠改變了浪子一生 25歲自立門戶在頂樓創業

25歲的曾文昌決定自行創業開鐵工廠,他花了15萬元買了工具,以自己家頂樓開始了鐵工廠的事業,後來在大伯父的幫忙之下,才來到現在永燊達金屬工廠的店址,鐵工廠的業務中常有搭建鐵皮屋以及拆鐵窗的案子,然而看到以前師傅做的鐵花窗時還是會感嘆,鐵花窗的作工繁複,首先需要將鐵條裁切正確長度,再來要劃分等份,將要鑽圓孔方便之後打鉚釘,最後再進行組合打磨成品,這些工序曾文昌只有在學徒時看師傅做過,其中最難的步驟曾文宗認為非扭折莫屬,要將鐵條扭成柔美的線條,有時一整天下來,手臂舉不起來是家常便飯,等曾文昌開設鐵工廠時,這樣的技術早已被淘汰,曾文昌第一次接到鐵花窗的案子,是來自一位繼承家人老屋的客戶,因為是古厝的關係,屋主擔心不鏽鋼與老房子風格突兀,屋主從雲林不斷的開始找鐵工製作鐵花窗,但由於工法失傳、難度太高,因此才輾轉問到曾文昌,曾文昌一聽眼睛為之一亮,因為終於有機會做出一項可以展現技藝的作品了,為了這個案子,曾文昌還找到曾經的師父請益,要還原鐵花窗的技法。

▲
▲曾文宗認為要將鐵條扭成柔美的線條,是最困難的部分,有時一整天下來,手臂舉不起來是家常便飯。(圖/記者林天佑拍攝)
鐵花窗代表了鐵工職人 技術淘汰了精神卻永留存

鐵花窗的成本高,常常曾文昌是不計成本的去堅持才完成的,有時一個月的時間都花在做鐵花窗上,所以這項投資報酬率真的並不高,賠錢也是常常發生的事情,但有些事情,曾文昌認為不能只想著賺錢,因此曾文昌秉持著復興鐵花窗的信念做這項工作,其實大多數會來找曾文昌做鐵窗花的顧客,一部分是感恩與懷念老一輩人的辛勞,另一部份想要重現孩童時期的記憶,而鐵花窗代表的,就是全臺灣老鐵匠不服輸的精神,即使明知道獲利不高,曾文昌仍然堅持要把技法再現,目前曾文昌的徒弟都是自己前來拜師,想要學習製作鐵花窗的工藝,曾文昌也會將自己的作品分享到粉專吸引日本、馬來西亞等客戶慕名來下單,曾文昌說:「有很多事情都會給你壓力,只有堅持下來你才可以看得到未來。」

▲
▲目前曾文昌的徒弟都是自己前來拜師,想要學習製作鐵花窗的工藝。(圖/記者林天佑拍攝)
【#Tag人物小檔案】
姓名:曾文昌 
出生:1971年 
學歷:復興商工電子科肄業 
經歷:三溫暖小弟、鐵工師傅、鐵花窗職人 
1996年 創立永燊達金屬 
2007年 架設部落格分享鐵工知識 
2018年 出版類自傳書籍《做鐵工的人》 
2018年 創立臉書社團「大鐵工時代」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