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官媒:縮短隔離取消星號被誤讀 不是躺平

▲中國日前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及入境隔離縮短為7+3天,被普遍視為「動態清零」政策鬆動。官媒今天發表評論說,這是錯誤解讀,跟風歐美躺平、集體免疫的後果不堪設想。圖為工作人員正對前往鄭州的居民進行溫度檢測以及檢查健康碼。(圖/翻攝自中新社)
▲中國日前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及入境隔離縮短為7+3天,被普遍視為「動態清零」政策鬆動。官媒今天發表評論說,這是錯誤解讀,跟風歐美躺平、集體免疫的後果不堪設想。圖為工作人員正對前往鄭州的居民進行溫度檢測以及檢查健康碼。(圖/翻攝自中新社)

文/中央社

(中央社台北3日電)中國日前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及入境隔離縮短為7+3天,被普遍視為「動態清零」政策鬆動。官媒今天發表評論說,這是錯誤解讀,跟風歐美躺平、集體免疫的後果不堪設想。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隸屬中國國務院的經濟日報(中國)今天以「取消星號不是躺平信號」為題發表評論文章,指一些人作出錯誤解讀,認為去「星號」和縮短隔離時間都是「躺平」訊號,中國「要放棄動態清零總方針了」,都是非常荒謬的。

文章指出,中國實施「動態清零」防疫政策,是中共中央從「黨的性質宗旨」出發、從「中國國情」出發確定的。中國人口基數大、高齡人口多、人均醫療資源少,如果跟風歐美「躺平」搞「集體免疫」,後果將不堪設想。

這篇文章說,相關新方案不僅有寬鬆措施,也有緊縮措施。針對Omicron變種病毒株傳播隱匿、速度快等特徵,新方案進一步強化監測預警,比如拉高高風險職業人群的核酸檢測頻率,並將群聚疫情的判定標準從「14天內5例及以上」調整為「一週內2例及以上」等,可提高疫情監測敏感性,有利於嚴格處理疫情並快速清零。

文章強調,「疫情要防住,經濟要穩住,發展要安全」。中國2年多來一直在對具體防疫措施進行「動態優化調整」,其中取消「星號」是為了防疫更加精準高效。

中國國家衛健委6月28日宣布COVID-19第9版防控方案,將密切接觸者及入境者隔離與居家監測時間,由14+7天縮短為7+3天;隨後,中國工信部6月29日即宣布取消通信行程卡「星號」標記。這2項措施受到各界廣泛關注,中國民間尤其給予高度肯定。不少民眾認為,這是中國「動態清零」政策鬆動的象徵。(編輯:邱國強/李雅雯)1110703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