名家論壇》趙君朔/岸田政府的「壓力測試」迫在眼前

▲日本前總理安倍晉三在一片訝異與不捨中驟然離世,也讓人忍不住思考日本的政治外交接下來是否是依然是呈現「安規岸隨」的格局。圖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日本前總理安倍晉三在一片訝異與不捨中驟然離世,也讓人忍不住思考日本的政治外交接下來是否是依然是呈現「安規岸隨」的格局。圖為日本首相岸田文雄。(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文/趙君朔

日本前總理安倍晉三在一片訝異與不捨中驟然離世,也讓人忍不住思考日本的政治外交接下來是否是依然是呈現「安規岸隨」的格局,畢竟安倍身為自民黨內最大的派系,並對岸田得以在第二次參加自民黨總裁選舉中獲勝有關鍵性影響,因此只要他依然還在政壇,他在位八年戮力推動的日本國防外交政策轉向,即使對岸田這個自民黨內和安倍在光譜上相距甚遠的自由鴿派來說,也是一定要遵循的。但現在安倍的派系-清和政策研究會頓失領袖,在安倍推薦下擔任自民黨政調會長的高市早苗對於黨內保守勢力不足以服眾,安倍的親弟弟擔任防衛大臣的岸信夫身體狀況不佳,連在國會質詢都是破例坐在位子上,那麼現在終於可以獨當一面的岸田還是會堅守安倍晉三的路線還是要走出一條自己的路呢?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會影響岸田選擇的重要因素有很多,有些對於他維持安倍路線是正面的,有些則否。但在一一討論前,需要先對安倍晉三留下的各種遺產再做個簡要的總結。安倍在2006年接替小泉純一郎第一次短暫擔任首相時,可以說犯下了操之過急和用人不當的問題,起用太多自己保守派小圈圈的人並花費太多心力推動保守派的議程,一年之後就被媒體譏諷為讀不懂日本政治的「空氣」-當時的民意是希望政府能把焦點放在振興經濟、改善惡化的不平等問題。

再加上政府五千萬筆年金漏紀、行政改革大臣作假帳和農林大臣因為貪污疑雲自殺等醜聞還有安倍自己的健康問題,安倍只在為一年多便匆匆下台,還開啟了第二次日本政壇短命首相的輪迴,在安倍之後的兩位自民黨首相和三位民主黨首相也都是無法久居其位,更糟糕的是日本的經濟持續深陷通縮泥沼和薪資停滯之中,和美中的關係也都處於低點。淪為在野國會議員的安倍在贏得第二次上台的機會後,這次已非吳下阿蒙,手上有個重新改造日本的更宏大藍圖

配上更為圓熟的政治手腕,設法平衡他心中最重視的保守派議程與日本內政外交的迫切需要。

他剛上台便大動作推出舉世矚目的「安倍經濟學」三支箭來振興低迷的日本經濟。但其實這只是他提升日本國力並試圖贏得人民政治支持的手段,是安倍想透過民意支持修改法律、增加國防預算實現國家正常化的一部分。雖然安倍經濟學最重要的目標:打破長期通縮、帶動消費和提升薪資只能說功敗垂成,但還是提升了日本整體的GDP成長率,也帶來金融市場短期內的熱絡並大幅降低日本的失業率。此外第二波的安倍經濟學三隻也顯著提高了日本女性的勞動參與率和開放更多外來人口添補日本不少行業的嚴重人力短缺。因此總體來看,安倍經濟學還是發揮了一定的效果也給了日本重新成為世界強權的底氣。

而安倍真正重視的政治議程在他上台後不久從完善制度面開始全力進行,他在2013年設立了模仿美國國家安全會議的「國家安全保障會議」並通過《特定秘密保護法》,以強化和盟邦、友好國家交換重要情報時的保護機制。

在安倍經濟學於2013、14年讓日本經濟脫離谷底後,安倍在2015年完成他任上最重要的任務,由國會兩院通過了一系列統稱為「和平安全法制完善法案」以及「國際和平支援法案」,解禁了日本憲法第九條中對於行使「集體自衛權」的限制。

當然日本並不打算只以一己之力來和在東亞行事越來越具侵略性的中共抗衡,對外安倍所提出自由、開放的印太的概念後來被川普政府的國安外交官員正是採納成為美國制定本區域新政策的核心概念,這也是第一次美國政府的亞洲的外交政策構想不是自己率先創造而是跟隨他國。

在具體實踐上安倍則是在政治、經濟兩條戰線上分別出擊,在經濟戰線和澳洲總理藤博聯手救回由歐巴馬所促成但川普上任第一天就宣布退出的「跨太平洋夥伴協定」(TPP),連同TPP中的十一國重新開會協商,作出部分修訂後,更名為「跨太平洋夥伴全面進步協定」並在2018年12月30日生效。

在政治方面,在川普當選後不久,安倍和印度總理莫迪在同年的11月在從東京到大阪的新幹線上長談了兩個小時,之後的高峰會結束發布的兩國公報中正式使用了「印太」這個新詞來重新定義傳統被認為是「亞太」的區域。

而在一年後的11月,在日本、澳洲、印度之前各自和美國溝通的努力下,四方安全會談終繼2007年安倍首次擔任首相時促成首次的四國中階官員對話後恢復,本次是討論更大範圍的戰略問題,明顯是針對中共,而且四國都同意要把這個對話機制持續下去。

在雙邊外交上,安倍因為擔心川普上台後太過強調美國優先的單邊主義會讓中共坐大,他是第一個在川普還沒有上任前便飛到紐約去和他見面,提醒川普中共軍力的擴張與美日重要性的外國領導人。之後更利用和川普一起打高爾夫的機會和其他正式場合,在他任上一共見了川普14次,成為和川普最常見面的外國領袖。

另一方面,考量到日本企業在中共境內龐大投資和日商在中共市場的份額,安倍在構建一套國內外的防中體系時,依然很有技巧的先讓他的外相,現任首相岸田文雄和他自己逐步改善在日本民主黨執政時代,因為釣魚台國有化還有安倍自己在13年去參拜靖國神社而陷入谷底的日中關係。於是中日關係在16年迎來第一個破冰,由岸田在睽違四年後首度出訪中共,兩年後安倍利用慶祝日中友好和平條約締結40周年的名義訪問中共,並邀請習近平回訪日本。

不過在2019年發生日本也非常關注的香港抗爭和2020年武漢肺炎嚴重影響到日本的生活和經濟後,日本政壇再度加強了對中共的批評,先是安倍的副首相麻生在國會中直接批評世界衛生組織變成中國衛生組織。因為疫情而延遲的習近平訪日行程在自民黨內則有國會議員提案鑑於中共在香港強推《國安法》應該取消,日本政府雖然沒有明確表態,但同樣以無限期擱置訪問相關安排的雙方協商形同實質上取消了對習的來日訪問邀請。

安倍在2020年因為健康等原因結束了八年多的首相任期後,他的第一個繼任者菅義偉本身不屬於任何派閥,但長期都是安倍堅定的支持者與追隨者,因此菅內閣的國防外交路線讓人非常放心。但菅義偉因為應對疫情不力和公關技巧拙劣失去日本大眾信任決定辭職下台後,二度參選終於勝選的岸田文雄其派閥和個人的政治主張其實都處和安倍相對的另一端。當然在岸田本次勝選有獲得安倍支持與外在環境的確大幅改變的情況下,在安倍意外逝世前,岸田應對俄羅斯侵略積極配合美國制裁的強烈反應,還有北韓在今年頻頻進行飛彈試射等更為險惡的外在國際情勢看來已經激發出了岸田的危機感。

因此除了積極運用安倍遺留下來更為健全的國家安全相關體制外,岸田毫無疑問會延續安倍增加國防預算並考慮運用國會兩院都有贊成修憲的2/3席位進行修憲的打算。然而以下幾點是在大環境有利於岸田繼續沒有安倍的安倍路線的情況下他還是可能轉回自由鴿派路線的隱憂。

首先是因為日本一樣受到全球性能源引發的通膨影響,物價終於出現七年來首度連續數月都達到日本央行設定的2﹪通膨目標,不少知名品牌如大創、山崎麵包在壓力下也開始調漲多年不動的民生物品售價,但對於薪資沒有受惠於安倍經濟學的日本一般上班族來說,這種多年不見的購買力下滑會是岸田內閣最迫切的挑戰。

還有就是在安倍經濟學的基礎上,如何讓日本經濟變得更綠色、更開放而重獲成長動能,反而是國外觀察家注意的修憲問題並非岸田政府在未來三年內不用面對選舉時的優先事項。換言之,岸田政府有可能和美國拜登政府一樣都把內政當成真正其關注的焦點,對外只求平穩不要發生衝突。

第二個隱憂是目前代表安倍派系在內閣中擔任防衛大臣的安倍親弟岸信夫健康情況很不佳,在國會答詢時都是罕見地坐在位子上回答。九月的內閣改組若不能留任那麼繼任人選非常值得關注,但目前不管是安倍家族內部或是安被領導的清和政策研究會,都還找不出繼承安倍出來競選議員或是領導派系的人。

假設岸信夫不會留在下任岸田內閣,那麼誰來代表安倍確保岸田內閣在遇到挑戰時不要偏離安倍為對抗最好準備的路線是非常迫切的問題。畢竟現任外長林芳正素有親中的形象,在回答賴清德副總統閃電訪日出席安倍家祭相關問題時,林芳正又過度謹慎只強調賴副總統是私人身分赴日的回答在網路上引起了日本網民一片撻伐之聲。

岸田若決定找人取代岸信夫,便要觀察繼任者是否能像岸信夫或是前任的副防衛大臣一樣,適時又有技巧地放出嚇阻中共的信號如岸信夫在前首相菅義偉在白宮和美國發表聯合聲明不久,便在推特上放出前往離台灣非常近的與那國島上拍的照片或是向中山泰秀副防長在和美國智庫連線時,說出台灣不是我們的朋友,台灣是我們的兄弟、家人都是很有技巧的強硬表態。

最後是萬一中共利用拜登忙於挽救低迷的期中選舉選情和和北約盟邦聯手撐住烏克蘭繼續抵擋普丁的新一波進攻,加上為了掩蓋中共內部金融風暴已經箭在弦上的窘境,中共可能會在日本失掉抗中幕後主將的空窗期加大在日本周邊海域的挑釁,事實上在拜登於五月底訪東京時回答記者問題時說出會協防台灣後,中共為了測試其宣示的可信度,已經開始在東海和釣魚台附近頻頻出手,甚至讓俄羅斯軍艦一起加入。

換言之,在美國力有未逮,日本國內民生問題優先,幕後坐鎮的安倍已不在之下,岸田能獨當一面頂住中共的壓力讓他已經顯現的危機感驅使他強勢作出回應嗎?還是回到長期在政壇上表現得四平八穩、不過不失的風格呢?

從目前各個角度來看還難以做出明確的判斷,但是安倍的意外離世,已經把東亞局勢加速帶往更激烈衝突爆發的關頭,如果岸田應對得宜,那麼勢必帶動相關各國進一步強化四方安全對話的機制,說不定連外交政策明顯有別於文在寅,目前內政也遭到嚴重考驗的新總統尹錫悅都想趁勢加大參與,日本國內重新把焦點轉向修憲的呼聲也可能再起。但若岸田應對失當,配上美國還是照原定計畫徹部分對中關稅並讓拜習三度線上會談,那麼就是川普-安倍抗中防線不幸出現嚴重破口,台灣政府也應該對此最糟糕的劇本做好應變之道。


●作者:趙君朔/紐約大學政治學博士候選人、時事評論員

●本文為作者評論意見,不代表《NOWnews今日新聞》立場

●《今日廣場》歡迎來稿或參與討論,請附真實姓名及聯絡電話,文章歡迎寄至:opinion@nownews.com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