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irTag也成犯罪工具!防治數位跟蹤騷擾 婦團籲3件事

▲《跟蹤騷擾防制法》已於6月上路,實施首月就有394件報案,其中又以通訊騷擾為大宗(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08.10)
▲《跟蹤騷擾防制法》已於6月上路,實施首月就有394件報案,其中又以通訊騷擾為大宗(圖/記者許若茵攝,2022.08.10)

記者許若茵/台北報導

《跟蹤騷擾防制法》已於6月上路,實施首月就有394件報案,其中又以通訊騷擾為大宗。現代婦女基金會研究員王秋嵐指出,民眾要留意網路上的個人資訊,若有遇到跟蹤騷擾可報警求助,台灣警察專科學校副教授吳啓安也提醒,若遇跟騷行為,即使當下會很害怕、想逃離現場,但仍應盡量蒐集證據,才能提高定罪率。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今年6月《跟蹤騷擾防制法》已上路,現代婦女基金會董事王如玄表示,網路的便利性、低成本與高連結度,只需動動手指點擊就能造成被害人無可抹滅的傷害,使得「數位跟蹤騷擾」犯罪案件攀升。

王如玄透露,基金會在今年上半年共服務101位數位跟蹤騷擾被害人,其中90%為女性;而加害者則95%為男性,顯現跟蹤騷擾就是一種性別暴力,而加害人90%為現任或前任親密伴侶,因為知道生活相關訊息更容易控制被害者。

王如玄指出,跟蹤騷擾持續時間以1至6個月佔53.5%最多,其次是7個月至12個月佔14.9%,但也有高達4分之1的被害者遭跟騷超過1年,其中更有被害人被跟蹤長達26年,可見跟蹤騷擾絕非短時間,也非被害人獨力就可以擺脫,需要公權力的介入、專業人員和親友的協助。

王如玄分析,基金會協助的數位跟蹤騷擾案件樣態,犯罪手法以「利用數位工具進行跟蹤」佔70.3%最多,包含以「加害人傳送威脅傷害被害人、親友或毁損財物的訊息」28.71%、「透過email、即時通訊、簡訊、社群媒體、論壇等傳播被害人流言和丟臉的事件」13.86%,以及「以GPS追緝被害人行蹤」佔11.88%為多。

此外,王如玄提到「利用數位工具性騷擾」則以「傳送過份或無理要求的訊息,並期待被害人配合」最多,佔30.7%,其次為「傳送暗示希望與被害人有更親密關係的訊息/私訊/留言或影像」15.8%,有些加害人更會「運用科技侵入被害者的資訊設備或竊取資料」,佔14.9%,透過阻斷網路服務或連結,讓被害人無法使用手機或電腦,甚至變更或接管被害人帳號、角色身份。

王如玄認為,從「人肉搜索」的案件佔11.9%可發現,個人留存於網路、社群的各項資料都可能成為被跟蹤或傷害的工具,進一步更可能會造成實體生活的跟蹤與破壞。

值得注意的是,王秋嵐提到,裝設GPS追緝被害人行蹤的案件已超過10%,近期更有加害人在機車上放置AirTag,雖現已查找出資訊,但王坦言「偵辦沒有這麼快速」,後續警方是否能破案仍是未知,目前被害人仍持續遭到對方的騷擾糾纏。

另一方面,王秋嵐說明,除了常見以偷看帳號,或植入間諜軟體或監視app查看被害人行蹤外,iOS及Android兩大系統所開發的許多功能原本為利於使用者整合生活瑣事,但卻可能遭有心人士利用,包括能立即知道對方所在地、近期的行蹤,而成為犯罪工具。

「網路發達,大家平常會與親友分享生活,科技進步帶來便利,也可能讓對方更容易掌控訊息,成為背後靈,造成生活影響」,王秋嵐提醒,許多民眾會認為,遭到通訊或社群媒體跟騷,只要不予回應或是封鎖加害人就沒事了,但事實上不然,許多加害人仍會持續用「小帳」,也就是用不同假帳號傳私訊騷擾,不僅被害人受到影響,可能也會連帶影響工作、親友、生活圈,對從小就是網路原生代的民眾來說,生活切斷網路後,就在社會中失去聲音。

王秋嵐分析,數位跟蹤騷擾有幾大共通性,首先是持續加害難以阻斷,加害人透過網路掌握被害人的一舉一動,就算封鎖了照樣開假帳號持續跟騷,防不勝防;其次是虛構成真實,造成多面向困擾,加害人會虛構許多對話或事件、發佈不實消息,讓網路流言變成真實,被害人百口莫辯,名譽、工作、人際關係都受影響。

此外,從網路到現實生活,同時被跟蹤騷擾,除持續數位跟蹤騷擾外,加害人更會監看被害人或其親友等人的網路動態,掌握日常活動與行蹤;甚至利用網路科技、衛星定位等方式騷擾或竊取被害人的資料,再進行實體的騷擾,如跟監、埋伏、尾隨等,更會破壞被害人周遭的網路社群和生活圈,加害人擴大騷擾被害人周遭的親友甚至交友圈,被害人常名譽受損、被迫要搬家、換工作,導致愈來愈孤立,連人生都受到迫害,造成社會性死亡。

吳啓安表示,《跟蹤騷擾防制法》從6月上路至7月底,2個月的時間內,就有685件報案,建議民眾上網分享生活、打卡都要特別注意,許多人也會與親友分享帳號密碼,但若關係結束後要記得更換密碼,避免被他人持續掌握個資。

吳啓安解釋,構成《跟蹤騷擾防制法》有4大要件,包含跟蹤者有意圖、違反本人意願且與性或性別有關、反覆或持續進行8類跟騷行為、令人心生畏怖,建議民眾報案提供人事時地物等證據時要緊扣4大要件,增加定罪率。

吳啓安強調,汽機車疑似遭GPS跟蹤,可先觀察車體有無螺絲鬆動及被拆裝過的痕跡,但因車輛體積及能夾藏的空間比較大,建議請業者協助偵測與卸除,並應在卸除過程中,全程錄影存證,以證明裝置是由被害人的車輛或裝置卸除下來,另現在不少社群軟體有收回訊息的功能,許多加害人留言或傳訊息後會在時限內或是確認被害人已讀後隨即收回,建議被害人就算想刪除,當下一定要先截圖蒐集證據,以免錯失蒐證時機,而若有遇到跟騷行為,也可透過自拍、紀錄人事時地物等方式留存證據,提高定罪機會。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如果您或家人、朋友遭受家庭暴力、性侵害或性騷擾的困擾,或是您知道有兒童、少年、老人或身心障礙者受到身心虐待、疏忽或其他嚴重傷害其身心發展的行為,請主動撥113,透過專業社工員處理,救援受虐者脫離危機。
※ 拒絕暴力請撥打:113、110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