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季宜涼補!中醫師:「冬病夏治」養生又消暑

▲鳳山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映芷表示,冬天以溫補為主,夏季則以「涼補」為主。(圖/馬光中醫提供)
▲鳳山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映芷表示,冬天以溫補為主,夏季則以「涼補」為主。(圖/馬光中醫提供)

記者陳美嘉/高雄報導

一般人習慣冬令進補,但炎炎夏日暑氣逼人,其實也適合「涼補」。鳳山馬光中醫診所中醫師李映芷表示,高溫高熱的天氣,除了多補充水分外,其實夏季也能進補。冬天溫補,而夏季則以涼補為主,夏季養生補養,可選擇「健脾、除濕、益氣、養陰」的藥材或食材。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中醫師李映芷指出,暑熱容易耗氣傷津,「汗為心之液」,身體流汗過多,容易出現心煩、口渴、疲倦等狀況。一出門後流大汗,回到冷氣房,溫度降低使得表面毛細孔收縮,無法散熱,時間久了,身體的「濕」和「熱」排不出去,感覺疲倦、頭昏沈、身體重著,加上身體感覺熱,想喝生涼冷飲、吃冰、喝冰水,水分代謝更加不良,喝了水無法解渴,也容易引起腸胃不適、身體水腫,「濕氣」更加不容易排出。

李映芷表示,「冬病夏治」利用夏季好好強固身體,增加身體機能,迎戰冬天。夏季常見的進補藥材,像是助「益氣」的有黃耆、黨參等;麥門冬、蓮藕、百合、玉竹、蘆根等助「養陰」。而暑多夾濕,脾主運化水濕,脾胃消化功能不好,水分代謝不良,濕氣難排出,長久下來影響身體機能狀態。健脾有助腸胃機能,幫助身體代謝運化,「補脾、除濕」可選擇薏仁、山藥、茯苓、芡實、白朮、蓮子等。

夏季進補也推薦藥膳與茶飲,像是四神湯也可以加米煮成粥。平時也可以多多按摩「百會穴」、「足三里穴」、「陰陵泉穴」進行保養。李映芷也提醒,進補要分清楚體質,進補前先請教專業的醫師。利用夏季好好調理身體,增強保護力,強健體質,常保健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