巷仔內/低薪成海外詐騙元凶?「安靜辭職」風潮吹進歐美

▲新冠疫情後全球物價飆漲,勞工薪資跟不上通膨速度引發的低薪困境不斷上演,各國勞動人口要不鋌而走險陷入高薪詐騙陷阱,就是選擇「安靜辭職」不再賣力加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冠疫情後全球物價飆漲,勞工薪資跟不上通膨速度引發的低薪困境不斷上演,各國勞動人口要不鋌而走險陷入高薪詐騙陷阱,就是選擇「安靜辭職」不再賣力加班。(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楊智傑/特稿

盤點今年最讓台灣人津津樂道的國際新聞,絕對漏不掉柬埔寨海外打工遭詐騙的人口販運陷阱。台灣有不少聲音將年輕人冒著巨大風險赴外工作歸咎於工資低廉、薪資差距過大等因素,但事實上各國政府如今都在面臨相同的問題,那就是當新冠疫情爆發過後,供應鏈衝擊碰上俄烏戰爭,導致能源、原物料價格飆漲,全球通貨膨脹下,民眾薪資卻跟不上漲幅速度。當生活無法負荷時,勞工們除了走上街頭抗議外,往往只能「自助」選擇鋌而走險或以「龜息大法」來求生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受騙到柬埔寨或杜拜「高薪打工」的不只是台灣人,包含馬來西亞、中國等地多半都有掉入陷阱受騙的民眾,這些少男少女普遍在貧窮線下掙扎,往往從事高工時、低薪資的勞力密集型工作,無法靠零星的工作經驗或薪水脫離貧窮,也因此更傾向接觸高風險的工作。相較起本身就有特定專業或攢積資本想到海外就業的中高階勞動人才,這些被稱為「低端人口」的弱勢族群,日常已經在刀口上討生活,看見高薪應聘的陷阱一不小心自己也成了魚肉。

▲柬埔寨跨國打工高薪騙局延燒至亞洲各國(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pixabay)
▲柬埔寨跨國打工高薪騙局延燒至亞洲各國。(示意圖,非當事人/翻攝pixabay)
結構性問題是元凶之一,但另一個讓部分台人心甘情願跳入陷阱的原因在於,新冠疫情後的全球通膨導致物價持續狂飆,人們常喊的「物價飛漲,薪水沒漲」在最低時薪的微幅調整下,聯想的只有民生物資也會跟著調動,整體月薪卻無法負荷,平常買生活用品只能更加精打細算,否則就得另外「開源」想辦法讓自己薪水向上提升。

台灣物價指數(CPI)已經連續13個月超過通膨警戒線的2%標準,今年1至8月整體CPI年增率同樣破3,達3.10%,由失業率和通膨指數構成的「痛苦指數」也跟著持續升高;而同樣位於亞洲國家,日本和韓國的低薪狀況也相當嚴重,痛苦不亞於台灣人。經濟合作發展組織(OECD)當中,日本民間企業平均年薪在38個成員國中排名第22,自1990年代泡沫經濟算起,日本經濟失落了30年,薪資成長停滯不前。

韓國低薪問題更嚴重,就算想擠進知名大企業工作,年輕人還得先當實習生領一份「熱情薪資」(열정페이),用微薄薪水證明你對該企業有著無比的熱情,願意屈就這樣的環境來「向公司學習」。韓國前總統文在寅2017年上台後,雖然連年上調基本工資,漲幅高達41.6%,但基本時薪主要適用產業別是服務業,不斷以「調整基本時薪」政策說嘴,凸顯的是忽略疫情之下民間企業與中小型店家苦撐的額外成本,當中小型店家解雇員工意願提升,帶動的只是年輕人的失業率,而非計時行業的工資問題更無法順利解決。

▲台灣近年來低薪成為常態,不少人也因此奔赴國外打拼,追求更好的待遇。(圖/摘自pixabay)
▲日韓薪資差距大和薪資成長停滯不前的問題同樣讓勞工感到壓迫,不少人也因此奔赴國外打拼,追求更好的待遇。(圖/摘自pixabay)
目光移到歐美國家,今年罷工抗議不斷的英國,同樣受困物價狂飆、薪資凍漲的難題。今年7月英國消費者物價指數一口氣年增10.1%,創下1982年2月以來的40年新高,照這個趨勢來看明年英國通膨率可能觸及22%。英國國家統計局數據更顯示,英國勞工花費在食品和能源上的費用超過了平均工資50%,受不了的各產業勞工從郵局員工、客服人員、機場地勤到工程師,超過15萬人加入了罷工行列要求加薪,這顯示不僅低階勞工受到波及,通膨危機也同樣影響到高階技術型勞工。

▲罷工的碼頭工人用棍子敲打紅盾,並高喊「我們就是港口!」口號爭取加薪。(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罷工的碼頭工人用棍子敲打紅盾,並高喊「我們就是港口!」口號爭取加薪。(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相較之下,通膨率同樣飆升到新高9.1%的美國,如今受到疫後經濟復甦刺激,餐飲、旅遊、零售、服務等產業大缺工,儘管過去50年來平均時薪沒有任何改變,但這波缺工潮讓急於找人填補空缺的雇主們,願意調高薪資或發放津貼。

與此同時,「安靜辭職」(Quiet Quitting)浪潮也在歐美辦公文化當中興起。隨著物價上漲、加薪困難、升遷機會渺茫,類似中國「躺平」主義的拒絕過度努力也獲得歐美千禧世代和Z世代的年輕工作者之間廣大迴響。所謂的「安靜辭職」指的不是悄悄提出離職,而是為了與「工作狂文化」(hustle culture)相抗衡而產生的職場心法,也就是不再積極為了公司付出過多心力、拒絕加班與超時工作,只願意做好份內事的工作態度。

中國去年風行的「躺平主義」同樣指的是年輕人對於社會、工作環境失望,與其跟社會期望堅持奮鬥,不如「躺平」降低自己的慾望,不再過分追求,只要能維持生活的最低標準即可,主要抗衡的是中國就業市場甚至社會嚴重的「內卷化」(指「壓榨自己,極度競爭,以獲取微小的優勢。」);而「安靜辭職」主張則傾向優先考量工作以外的生活,不想將人生全部壓注在工作上,強調「Work-Life Balance」追求生活與工作的平衡。

▲中國年輕人「不想跪著、不能站著」,讓「躺平主義」盛行,更顯示出他們所面臨的壓力與困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中國年輕人「不想跪著、不能站著」,讓「躺平主義」盛行,更顯示出他們所面臨的壓力與困境。(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英國諾丁漢大學組織行為學副教授瑪麗亞科多維奇(Maria Kordowicz)認為,安靜辭職現象的增長在全球疫情流行過後更為顯著,這和人們普遍對工作滿意度的下降有關。疫情期間上班族不再需要「進辦公室」上班,取而代之的是居家辦公、視訊連線,維持隨時隨地都可以工作的狀態,這讓工作和生活的界線變得愈來愈模糊,上班族感受到的不是在家工作的便利,而是下班還得繼續處理業務、面對長官的痛苦,因此「安靜辭職」理念也逐漸成為上班族奉為圭臬的工作態度,從心理層面來看工作不再是每天出門的動機,利用「龜息大法」降低勞動帶來的心理壓力,是避免自己陷入過勞(Burnout)的機制。

外媒指出,勞方受困於薪資上不去、通膨讓生活不好過,許多企業家與資方卻認為,這種「安靜辭職」的心態助長懶惰、損害工作表現,對於公司風氣與企業文化來說是種嚴重的破壞,甚至加強要求「安靜開除」(Quiet Firing)開始刁難員工、工作量突然暴增或嚴重減班砍工時,以「逼迫員工自請離職」為目的作為反動。

▲新冠疫情後全球物價飆漲,勞工薪資跟不上通膨速度引發的低薪困境、罷工抗議不斷上演,不少工作者只能鋌而走險陷入高薪詐騙,或選擇安靜辭職。(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新冠疫情後全球物價飆漲,勞工薪資跟不上通膨速度引發的低薪困境是全球職場風暴中心點。(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根據美國履歷諮詢公司「Resume Builder」調查結果,想要避免員工「心理過勞」從而選擇安靜辭職的最佳解其實就是「調整薪水」。統計數據指出,將近75%秉持安靜辭職理念的上班族認為,如果能拿到更多的薪水,正向工作意願就會提升,其他包含給予更好的健康照護機制、升遷管道與職位頭銜,或是休假與員工福利等,都能促進勞工們持續為工作付出的動力。在這場全球面臨的職場風暴當中,不只是考驗政府與企業如何端出更好的政策與措施應對,勞動權益抬頭的工作者們也拒絕為人魚肉,而是主動拿回對自己工作與生活的主控權。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