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新住民角度看世界 台博館「百年對話」展峇里島神獸

▲國立台灣博物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館藏南洋類藏品,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圖/台博館提供)
▲國立台灣博物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精選館藏南洋類藏品,述說跨越區域與文化差異的相遇故事。(圖/台博館提供)

記者賴正琳/綜合報導

台博館「百年對話:跨國移動者與藏品的相遇特展」在25日開幕,該展精選60件台博館南洋藏品,以印尼、泰國、馬來西亞等移工與新住民的角度詮釋,希望透過展覽推廣文化平權,也讓跨域文化彼此理解與包容。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一個敢冒險來到另一個國度的人民,其實都是最優秀的。」文化部次長李連權表示,新住民將成為台灣未來最大的生力軍,文化部除了推動國家級博物館的交流,也希望東南亞的六個國家都可以來台北時裝週展演。

台博館館長洪世佑表示,「百年對話」特展以「藏品和社群連結」為策展核心,精選六十餘件台博館南洋類藏品,包括克力士匕首、木質平面傀儡、皮影戲偶、甘美朗樂器模型、錢幣、生活器具等,還有世界宗教博物館與台北偶戲館等單位藏品。此外也向民間徵集泰國的食器、越南水神信仰古籍、印尼的孔雀羽冠虎面獅等展件。

此次展出的印尼峇里島神獸「巴龍」(Barong)是峇里島藝術家I Made Muji的作品,當年由駐台北印尼經濟貿易代表處的人員帶來台灣,三年前捐贈給台博館。「巴龍」是印尼峇里島重要的文化象徵,也是峇里島傳統舞劇與神話傳說的主角,相傳巴龍除了擊退邪惡、也為信仰者帶來平安與福氣。

「沙嗲」在台灣是無人不知的的南洋美食。相傳這種香料烤肉串源自中東、傳入印度,十九世紀末大批印度移民輾轉定居荷屬東印度(今印尼),爪哇的小販將這種烤肉串改為當地食材,深受歡迎。許多移民的爪哇人也以販售沙嗲維生,使沙嗲成為著名的南洋小吃。展中不僅考證沙嗲來源。也展出爪哇沙嗲小販模型。

為深化東南亞文化推廣效益,台博館規劃專題講座及導覽、東南亞文化體驗工作坊、家庭共讀等系列推廣活動,並以傳統舞劇、巴龍與蘭達的故事演示、鳳梨葉絲及克力士匕首DIY,結合手作與傳統舞蹈體驗、童書繪本共讀等活動帶領觀眾深入東南亞多元文化,並提供多元適齡活動服務。此外,也規劃線上推廣東南亞文化及飲食,讓觀眾在疫情期間仍能參與展覽活動。詳情請至台博館官網教育活動查詢:https://www.ntm.gov.tw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