銀髮健身潮5/高齡教授、醫生練重訓 狂問教練專業問題

▲芮宜運動醫學執行長涂肯榮(右)課間指導學員柯先生。康仲誠攝
▲芮宜運動醫學執行長涂肯榮(右)課間指導學員柯先生。康仲誠攝

記者李詠平/專題報導

在國營企業工作的柯大哥,從小就是棒球迷,他強調自己是那種三更半夜守在電視機前,鎖定威廉波特少棒錦標賽的轉播、為中華少棒隊加油的死忠粉絲。柯大哥笑著說,雖然成不了專業的,但36年前帶著一份對棒球的熱情,開始迷上慢速壘球,甚至還取得裁判資格。但只有熱情沒有相關訓練的結果,就是打球時受到的各種運動傷害,不管是打擊時閃到腰或跑壘時扭到腳,長期累積下來加上年紀漸長,復原的速度更不比年輕的時候,休息的時間越來越長。柯大哥說,直到從公司的課程認識當時還只是教練的涂肯榮,才接觸到正確的運動觀念,時間久了甚至還把課堂上學到的動作推廣給壘球隊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涂肯榮是芮宜運動醫學肌力訓練中心的執行長兼教練。《NOWnews今日新聞》實地走進涂肯榮的課堂,發現他除了指導銀髮學員的動作外,更願意花時間說明訓練該部位的理由,以及姿勢該注意的細節,連一般人無法描述的肌肉感受,涂肯榮都能用比喻的方式引導學員訓練到目標肌群,例如:「醫生都會說如果膝蓋退化就請你練臀中肌,所以如果你有退化問題,就要練它(臀中肌)」、「腳尖不要往天花板翻,這樣會用到大腿而不會用到臀中肌。」

課間涂肯榮不斷提醒學員姿勢和角度對關節帶來的影響,另外配合敏捷訓練,也是特別針對熟齡族設計。涂肯榮強調,對中高齡來說肌肉有力是重要的,但只有力量反應力卻跟不上還是容易跌倒,「所以我們的敏捷跟協調其實就是在訓練他們在身體的快速動作之下、或一定的速度之下,反應神經可以去把動作做出來。」這樣的訓練成果,涂肯榮得意的分享訓練初期、他先從自己的母親身上看到成效,「例如我媽在訓練完之後,就發現有時候不小心拿筆掉下去,手可以接得到。」

▲50+健身薈執行長林昭印 ▲50+健身薈執行長林昭印。康仲誠攝

不過教室裡的學生,每位年紀都比涂肯榮大上1、2輪,要讓這些資深長輩一個口令、一個動作,可沒那麼容易,除了精心設計的課程和細心說明外,涂肯榮靠的是他13年的運動醫學研究背景和10年的銀髮健身教學經驗,一一解決阿公阿嬤的各式疑惑。

「臀中肌是哪一條?」、「髖關節在哪?」、「我做這個動作這裡會痛怎麼辦?」才剛下課,教室裡的銀髮學員們開始輪番把各式問題丟出來,涂肯榮又是拿出手機找圖說明,一邊指著自己身體示範,花了15分鐘才說明清楚。這些長輩雖然在健身房裡是新鮮人,但在工作上都各有專業,涂肯榮就透露,課堂上不乏高階主管、總經理級甚至是醫生的學員,相較於其他年齡層的消費者,他們對健身房和教練的品質和專業度,要求都更高。

被問到這問題,50+健身薈執行長林昭印很有感,他分享自己曾遇過一位台大教授,帶著厚厚一疊關於肌少症的研究報告和論文上門諮詢,要林昭印也看完再跟他討論。他也遇過長輩帶著病例或健檢報告,直接詢問他該做哪些運動改善。林昭印分析這些長輩的認真和焦慮,是出自於對自己身體狀況的擔心,不過林昭印物理治療師跨界成為健身教練的背景,從看病例到以醫學角度量身訂做運動菜單都能一手包辦,「他(長輩)其實是非常在意你的專業度的,因為他們對自己的身體狀況有更多的疑慮、擔心和疑惑」。

不過林昭印點出,要勝任樂齡族的教練,專業只是基本要求,溝通能力、耐心和善於傾聽都是指導長輩健身需要的重要特質,林昭印也分享高齡學員們在其他健身房遇到溝通不良、或不了解熟齡族群身心狀況的負面經驗,「像很多學員就跟我說,已經跟教練說我膝蓋痛,他一開始就練我的膝蓋,練完更痛我當然就不敢去做運動。」因此林昭印都提醒館內教練,要多傾聽銀髮族的需求,如果主動關心他們的生活,就會發現長輩們很喜歡分享人生經驗或自己的理念,林昭印感性的說,「我們有一句話就叫:『我教他健身、他教我人生。』」

不過要找同時兼具運動訓練和醫學知識兩種背景、又要個性適合的教練,林昭印坦言不好找。「我們其實都會跟教練講清楚:『我們的客人都是上年紀,大家都跟你的爸媽年紀相仿,你會不會願意跟他們溝通?』在人格上耐心然後溫和、善良,這是我們比較要求的。」不過林昭印也透露,具有這些條件的教練,相對的薪資水準也會比業界高出許多。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