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韓儒伯也表示,任何舉措都需要武器製造商自美國國務院與國防部取得共同生產許可證。他補充道,由於對批准外國平台的關鍵技術感到不安,美國政府內部可能會反對頒發聯合生產許可證。但韓儒伯也強調「這是拼圖的一部份,而不是改變遊戲規則。」
先前《日經亞洲》引述3名消息人士說法報導,關於美台聯合生產的初步討論已經開始,合作模式可能是由美國國防公司提供在台灣製造的技術,或使用台灣製造的零件在美國生產,過程可能持續到2023年。
報導提到,雄風II和III飛彈是是由國家中山科學研究院開發的台灣飛彈,並且採用部分美國技術生產。美國歷屆政府考慮機密外流風險,對於聯合生產美製武器態度謹慎。

美台考慮聯合生產武器的消息,是在美中關係以及台海局勢緊張增加之際所傳出。美國國務卿布林肯(Antony Blinken)17日時曾表示,北京決心在更快的時間內實現對台灣的統一,指出中國可能會進一步加大對台灣的軍事壓力。
另外,中共總書記習近平16日在中共二十大上表示,中國對台灣「決不承諾放棄使用武力」,但會爭取和平解決台灣問題。台灣官方隨後回應,灣不會在主權問題上退縮,也不會在自由和民主問題上妥協,但在兵戎相見並不是一個選項。
美國官方一直在推動台灣實現軍事現代化,建議發展「不對稱作戰」以及「豪豬戰略」,將台灣打造成中國難以侵略的「豪豬」。自2017年以來,因中國加強對台灣的軍事壓力,美國已經批准超過200億美元的對台武器銷售。但近來因供應鏈困難以及俄烏戰爭對於部分武器系統需求增加,而導致積壓,美國以及台灣方面皆已警示,美國售台武器交貨恐將因此延遲。
另外,從美國政府批軍受到交付完成需要數年到10年的時間。美國軍方認為,中國可能在2027年之前攻占台灣,這意味著台灣提高自衛能力的時間有限。因此美國正考慮與台灣聯合生產以加快武器轉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