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動脈剝離恐怖殺手!名嘴嘆「隨時會走」 3族群要注意

▲資深媒體人胡孝誠坦言被診斷主動脈剝離超過14公分」,不是很樂觀的病情讓他看淡說:「可能隨時會走。」是時上主動脈剝離是相當恐怖的殺手,以下4大QA帶你一次看懂。(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
▲資深媒體人胡孝誠坦言被診斷主動脈剝離超過14公分」,不是很樂觀的病情讓他看淡說:「可能隨時會走。」是時上主動脈剝離是相當恐怖的殺手,以下4大QA帶你一次看懂。(圖/翻攝自《新聞挖挖哇》)

記者汪睿琦/綜合報導

資深名嘴胡孝誠近日在《新聞挖挖哇》節目中談到自己身體狀況亮紅燈,坦言被診斷出「主動脈剝離超過14公分」,病情不是很樂觀「可能隨時會走」,讓觀眾驚愕不已。事實上主動脈剝離症狀屢有耳聞,藝人小鬼黃鴻升兩年前也是因此症狀猝逝。台灣高血壓學會名譽理事長、台大醫院心臟血管科主任王宗道表示,血壓高、血管結構先天有問題、後天導致血管結構病變是主動脈剝離的3大好發族群。而澄清醫院中港院區心臟內科醫師張耿豪也說,有些患者一發作就救不回來了,甚至可能引發嚴重的中風,是相當凶險的疾病。《NOWnews今日新聞》整理出主動脈剝離4大QA,包括該病症危險性?好發族群有哪些?被診斷出後改變的壞習慣等,幫讀者一次看懂主動脈剝離的危險,並且提早做好預防工作。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Q1:主動脈剝離是甚麼? 

「主動脈剝離簡單來說,就是主動脈的壁被撕裂開來。」至於怎麼會剝離呢?王宗道解釋:「我們的血液都需要有壓力促使它流動,但假設血管上有個小破口的話,壓力就會把血液沖破這個破口,一直往血管壁上衝,這就是主動脈剝離發生的狀況。這必然跟高血壓有關。」其次,血管本身結構問題也容易導致主動脈剝離發生,「可能你血管壁的結構先天就是比較脆弱一點;或是後天因為動脈硬化種種關係,導致血管脆弱也會引起主動脈剝離發生。」

Q2:好發族群有哪些?

王宗道指出,主動脈剝離的3大好發族群包括「血壓高」、「血管結構先天有問題」、「後天導致血管結構病變」。王宗道說,先天血管結構問題,比較年輕(約2、30歲或3、40歲)就會發生了。有可能是先患有「馬凡氏症候群」,該症候群患者通常身材高瘦長、手腳手指和腳趾修長(稱「蜘蛛樣指」),「這種症候群有時候他手指柔軟度可能非常好,活動範圍過大;或是眼睛度數較深,也有可能是馬凡氏症候群。」

王宗道說,患有馬凡氏症候群的患者可能家族中就有血管結構問題病史,「血管結構本身跟我們關節等軟組織結構類似,所以關節特別柔軟的話,也反映出血管差不多構造。」另外,針對後天造成血管構造問題,「抽菸也是造成這問題的元凶之一。」另外,「三高患者」也有很大可能改變血管構造(如硬化等),進而衍生成為主動脈剝離。

Q3:主動脈剝離發作危險性為何?

王宗道指出:「(主動脈剝離)症狀發作當下就很嚴重了,通常會有很嚴重的胸痛,那因為是血灌到血管皮裡面造成撕裂,那發作起來是非常痛的。」主動脈剝離發作當下是病況惡化非常快,「畢竟撕裂不是慢慢撕,所以可能幾秒鐘之內像被閃電擊中那樣。如果一旦撕裂破到血管外面去,那就完蛋了,通常生命威脅性就會非常高。」王宗道強調,主動脈剝離一旦破到外面,血液堆積在動脈血管外,並壓迫到心臟,死亡率高達7、80%。言下之意,若血管破口撕裂程度還維持在血管裡面(一般動脈血管分為內皮細胞、平滑肌、結締組織三層)的話,尚且是還有挽救空間的。

另外,張耿豪也說:「主動脈剝離真的很可怕,有些患者一撕裂0點0幾秒就救不回來了。」動脈血管分布全身,最可怕的就是一路破上去到頭部、腦部的血管,「那就會變成很嚴重的中風,相當於那條血管就毀了。」目前主動脈剝離的治療方法目前只有「藥物控制」,或是「裝支架將撕裂口壓回去」。「藥物控制主要是拿來控制血壓,希望維持患者血壓大概不要超過120、110,或是1百零幾就好,盡量讓血流壓力降低,不要再壓迫到血管。」

Q4:如果幸運搶救回來,有無建議保健的撇步?

張耿豪指出:「因為主動脈剝離的源頭還是出自於慢性病,高血壓也好、三高也好,或是抽菸,這些都必須得到良好控制。」他也強調:「菸要戒掉。」才能讓血液結構穩定,「因為根本上就是血管的生病,你今天幸運搶救回來,治好這個傷口,哪天又破了一個呢?第一次就很可怕了,第二次難保當場不治,真的要多注意。」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