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不過,雖然與親人緣分淡薄,導致他從小就在孤獨的環境成長,但老天爺卻賜給他一張精緻完美的臉蛋,顏值之高,比起女性有過之而無不及,在他於1971年演出義大利電影《魂斷威尼斯》(Death in Venice,改編自小說《威尼斯之死》)後,傾國傾城的美貌也讓他一舉成名,有了「全球第一美少年」的美譽。
《魂斷威尼斯》一片描述來自德國慕尼黑的作曲家,古斯塔夫·馮·奧森巴哈(Gustav von Aschenbach),因健康問題決定到威尼斯休養,流連於當地的景色人文與風光,更在酒店中遇見了由安德森飾演的波蘭美少年達齊奧(Tadzio),被達齊奧的美貌深深的吸引,即便後來瘟疫在當地爆發並蔓延,奧森巴哈因沉溺於達齊奧之美無法自拔,未能及時離開而魂斷異國,可謂達齊奧之美擁有「致命的吸引力」。

《魂斷威尼斯》讓安德森一夕成名,外界原以為他可藉此氣勢,從此星途長紅,但其實安德森本人並不喜歡當什麼第一美少年,也非常排斥大眾總把他與同性之愛聯想在一起,更不贊成戀童傾向;也有一部分原因是他拍攝《魂斷威尼斯》時還很年輕,就是個未成年人,不習慣受到太多矚目,所以讓他聲名大噪的《魂斷威尼斯》,後來反而較像是安德森想要擺脫的一段黑歷史,也曾因為作家格里爾(Germaine Greer)未經他同意,便擅自以他《魂斷威尼斯》的劇照做封面而大感憤怒。
比起演戲,安德森更渴望被外界注意的,是自己的音樂興趣和才華。《魂斷威尼斯》上映之後,安德森曾在日本短暫居住過一段時間,並錄製了幾片CD、幾首流行歌曲,還成為許多日本漫畫的原型,但「全球第一美少年」的頭銜依然如影隨形,也沖淡了外界對他音樂的關注。即使他後來又演了幾部電影,而且堅持不演出任何與同性之愛有關的角色,但大眾對他的刻板印象,似乎就是定格在《魂斷威尼斯》裡,那位讓人神魂顛倒的少年,瘋狂粉絲的騷擾更是讓他不堪其擾。
經過名利場的洗禮,疲倦的安德森嘗試回歸平靜生活,他定居在瑞典首都斯德哥爾摩,與身為詩人的伴侶羅曼(Susanna Roman)組織自己的家庭,卻又經歷兒子於9個月大時因嬰兒猝死症過世的打擊,從此陷入長期的抑鬱。所幸他們的女兒羅蘋(Robine,生於1984年)平安長大,育有1子1女,讓安德森也能嘗到含飴弄孫的天倫之樂。
從演出《魂斷威尼斯》至今,50餘年的歲月過去了,安德森早已容顏老去,臉上再也找尋不到第一美少年的痕跡,但他終於能隨心所欲,與家人一起過著低調的生活,偶爾參與一下音樂和戲劇演出,不用再背負美貌與名聲給他帶來的枷鎖,也算是收穫了簡單的幸福。

※【NOWnews 今日新聞】提醒您:
自殺不能解決問題,勇敢求救並非弱者,生命一定可以找到出路。
透過守門123步驟-1問2應3轉介,你我都可以成為自殺防治守門人。
※ 安心專線:1925
※ 張老師專線:1980
※ 生命線專線:199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