挺俄侵烏招反感!外媒:中國正喪失與中東歐友好關係

▲自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態度一直備受關注,但北京卻一直未明確表態。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晤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自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態度一直備受關注,但北京卻一直未明確表態。圖為中國國家主席習近平與俄羅斯總統蒲亭會晤資料照。(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國際中心蔡姍伶/綜合報導

自俄羅斯揮軍入侵烏克蘭以來,中國的態度一直備受關注,外界希望北京能協助施壓俄羅斯停止戰爭,但北京當局始終不明確表態。有外媒近日指出,由於中俄在侵烏的背景下仍保持密切聯繫,導致越來越多的中歐和東歐國家遠離中國。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日經亞洲》報導,2010年代初期,中東歐國家被經濟快速崛起的中國吸引,甚至與之建立了「16+1」經濟合作倡議,後來因為希臘的加入,更擴大為17+1;中國幾乎每年都與組織成員舉行峰會,希望通過基礎設施投資和技術合作來拉攏這些國家,也引發德法等西歐國家不安,敦促中東歐國家,最好不要捲入與中國太複雜的關係。

然而,近年中東歐地區對中國的好感正在迅速消失,第1個跡象是2021年5月立陶宛退出,到了2022年8月,拉脫維亞和愛沙尼亞也紛紛效仿,成員國數量因而減少到14個,下一個或許就是捷克。

報導提到,會有這些改變,除了是因中國近年在國際上的戰狼行徑以外,還因為俄羅斯於2月24日開始入侵烏克蘭,由於部分中東歐國家,冷戰時期都曾被前蘇聯控制,不好的回憶依然縈繞在它們心頭,因此中俄友好關係也引起中東歐國家人民反感,並對莫斯科的擴張主義保持警惕。

報導並引述專家分析指,經過蘇聯時期的慘痛經歷,中東歐大部分國家對共產黨制度都有強烈的反感,連帶也對中國的政治制度有不好的感受,預計未來只會持續疏遠中國。

此外,另一個驅使中東歐國家疏遠北京的原因,也與中美間日益惡化的競爭有關,為了與美國保持密切合作,波蘭、捷克、羅馬尼亞和愛沙尼亞等國,已在2019年和2020年決定,禁止中國的華為參與其5G網絡建設。雖然該地區的一些國家,如匈牙利和塞爾維亞仍渴望與中國保持聯繫,但僅是區域內的少數例外。

文章最後也提醒,如果這種趨勢持續下去,將對全球戰略格局產生重大影響。首先,該地區對中國的立場,勢必會影響歐洲對北京的整體政策朝更強硬的方向發展;其次,該地區的舉動將提醒北京,與克里姆林宮保持友好關係的成本,特別俄國侵烏引發的糧食危機,給非洲和中東許多國家帶來的災難,如果北京繼續站在俄羅斯那邊,可能會激起更多憤怒,導致中國與中東歐國家的友好關係更急劇下降。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