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月食現象每年都有,本世紀(2001~2100年)全球各地總計將發生228次月食,其中月全食86次、月偏食57次及半影月食85次,臺灣總計可見63次月全食、38次月偏食及60次半影月食。明(2023)年將有1次半影月食及1次月偏食,臺灣均可見,至於下次臺灣能見的月全食將發生於2025年9月8日。
本次月全食的過程,自臺灣時間11/8傍晚16點01分起,由「半影食始」揭開序幕、17點09 分「初虧」、18點16 分「食既」、18點59分「食甚」、19點42分「生光」、20點49 分「復圓」,最後在21點58分「半影食終」結束, 共歷時5小時又57分鐘,在全食階段間,有「血月」之稱的紅月亮更將在夜空高懸長達1小時26分鐘,用肉眼即可觀賞
氣象局提醒,今日傍晚至晚間的月全食期間,迎風面宜蘭、北海岸、大台北地區仍是雲量多、容易有短暫雨的天氣,因此越往西半部、賞月條件越佳;不過傍晚月亮初升時,有些山區的午後對流雲還沒消散,可能會暫時遮蔽東方視線,因此待到時間越晚,賞月條件有機會越佳。
而在月全食期間,大約19:05時,八大行星之一的天王星將被全食的紅月亮掩蔽而發生「月掩天王星」。一般情況下,即使出現「月掩天王星」,由於月亮和天王星亮度差異太大,難以觀察,但此次發生時剛好月亮處於食甚的最暗階段,而天王星又在次日達到最亮的「衝」,一暗一明間,為這個罕見天象創造了極佳觀察條件;台北市立天文館也提及,「月掩天王星」,若今年不看,要西元4344年才會再出現,有興趣絕不能錯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