團團再救會「不像真正活著」!病情細節曝 未來將製標本

▲團團再救會「不像真正活著」,病情細節曝,未來將製成標本供民眾紀念。(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團團再救會「不像真正活著」,病情細節曝,未來將製成標本供民眾紀念。(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編輯中心/綜合報導

臺北市立動物園大貓熊「團團」於9月1日過完18歲生日,已屆高齡的牠曾在今年8月出現癲癇回到後場,後續病情不斷反覆,醫療照管團隊最終於今(19)日共同決定讓團團在麻醉中沉睡,不再繼續痛苦,動物園也於今日3點召開記者會說明情況,表示未來會取團團的皮毛及骨骼做標本,讓民眾能紀念團團。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發言人曹先紹說明,原以為能用抗癲癇藥物控制病情,但發現效果甚微,後藉由醫學數據分析,發現未來自主生活及恢復都不可能,所以達成共識,讓團團在麻醉中繼續沉睡,並於今日下午1:48正式離世。

▲中國四川2名專家來台探視大貓熊「團團」,園方今(6)日稱專家將於明天返陸。(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團團發病後身體數值不斷變差,會保障動物福祉,園方最終決定讓牠在麻醉中沉睡。(圖/台北市立動物園)
獸醫室賴燕雪主任表示,團團病後血液上的數值越來越差,紅血球數下降,肝功能也在用藥後飆高,經觀察進食量也難以達到過往的情況,多方評估下確認以後即便醒來也難以獲得更好的營養。曹先紹補充,紅血球下降代表以後難以獲得氧氣及營養,肌肉量也持續減少,對身體負擔大,且為治療團團,牠一天中能真正醒來的時間越來越少,「不等於真正的活著」,於是為確保牠的動物福祉,沉痛下此決定。

遺體的部分會比照以往具歷史印記動物個體的處理方式,保留部分或全部的皮毛、骨骼做標本,後續也會做病理解剖,以更加詳盡地確認病情,但也會確保皮毛的完整性。此外,動物園也致力於保存活體細胞,若在剛死亡時用完好的技術處理,有機會能保存皮膚細胞、肝臟細胞、精子、卵子,團團的部分也會盡力保存。

動物組王怡敏組長說明,未來會持續用團團的案例跟陸方交流,圓仔的部分也正在努力爭取未來的配對個體,而日後是否會設立紀念團團的活動與標本,目前已有在初步討論。(編輯:李惠婷)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