月事界拓荒/男性也要學!打破迷思 月經教育不可少

▲並非女生才需要接受月經教育,透過教育能夠打破迷思,增加同理,以邁向月經平權的社會。(圖/小紅帽 With Red提供)
▲並非女生才需要接受月經教育,透過教育能夠打破迷思,增加同理,以邁向月經平權的社會。(圖/小紅帽 With Red提供)

國際中心徐筱晴/綜合報導

說到「月經貧窮」,不少人會先想到的大多是「生理女性買不起衛生棉」等經濟面上的貧窮,但其實除了經濟無法負擔之外,也有部分女性是因為自己或家庭不知道「一次要用多少、多久換一次」,導致生理用品不夠支撐她的生理期,成為另一種「月經貧窮」的狀況,這也顯現出「月經教育」的重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根據衛福部國健署統計,台灣女性平均初經年齡為12歲,停經年齡為50歲,也就是說月經是會陪伴著生理女性30至40年的自然生理現象,但一直以來卻被社會視為是「不登大雅之堂」的事情,談論時總是會有些尷尬、害羞。但這樣的社會風氣導致大多數人對月經知識、生理用品一知半解,民眾對於月經的相關知識普遍不足,生理女性甚至只能「邊流血邊學」。

谷慕慕®&月亮褲®創辦人陳苑伊表示,其實很多人想到月經貧窮,都是像經濟能力不足、沒有辦法有足夠生理用品等偏向經濟面上的月經貧窮,「但如果到知識面來看,我們從小其實沒有什麼機會學習足夠的月經知識,其實從知識面來講,普遍來說是超級月經貧窮。」

知識面上的月經貧窮也體現到生理用品的選擇,多元性、接受度皆不足,過去市面上幾乎沒有棉條,就算有賣許多人也不敢買,因為沒聽過、不曉得怎麼用,或是覺得放入體內「很可怕」。月經一姐、凱娜棉條創辦人凡妮莎在受訪時談到,一直以來大眾對於月經有太多的迷思以及錯誤認知,也不太了解自己的身體,導致在使用生理用品時,都是用自己的肉身去配合用品,即使目前使用的生理用品不方便,也都選擇忍耐。

為此,凡妮莎長年撰文分享月經、女性身體相關知識,更建立了「大陰百科」, 從生理用品到月經教育,詳盡進行介紹。凡妮莎還與同事的孩子合作,找來婦產科陳鈺萍醫師協助監製,在《Minecraft》內打造了一間「大陰博物館」,利用立體方塊模擬出女性內生殖器官,玩家們還能夠踏入建築內部進行參觀,對女性身體構造有更深入的了解。

▲月經一姐凡妮莎與同事的孩子合作,在《Minecraft》內打造了一間「大陰博物館」,利用立體方塊模擬出女性內生殖器官,玩家們還能夠踏入建築內部進行參觀,對女性身體構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圖/翻攝自大陰百科)
▲月經一姐凡妮莎與同事的孩子合作,在《Minecraft》內打造了一間「大陰博物館」,利用立體方塊模擬出女性內生殖器官,玩家們還能夠踏入建築內部進行參觀,對女性身體構造有更深入的了解。(圖/翻攝自大陰百科)
為了加強月經教育,增強月經相關知識並打破根深蒂固的錯誤觀念,在台灣已經有團體、學校都紛紛有動作。非營利組織小紅帽「小紅帽With Red」就自己編制教材,將月經課帶入全台各地校園,陪伴著線上老師、以及學生們認識月經。谷慕慕®先後推出了《從零開始打造月經平權:從使用者到創業家,台灣第一本生理用品發展紀錄》以及《來去子宮!青春期初經寶典~從零開始跟月經相處~》兩本相關書籍,不僅紀錄了台灣過去十幾年的生理用品發展,更讓大眾透過全新的月經觀,去看月經教育這件事情,並瞭解到每一個人的獨特性。

而國立台灣大學也在2021年開出的「月經:理論、思潮與行動」通識課,這也是全亞洲第一門以月經為主題的課程,僅僅150人的名額,仍吸引上千人搶著選課。「月經課」並不單單只教學生月經的生理知識,從生理用品及其相關產業,到月經貧窮等社會議題,涵蓋層面相當廣泛。開設「月經課」的台大醫學系教授黃韻如表示,為了避免學生在談到月經議題時,帶有對生理性別或是族群、不同文化的標籤,因此找來貼近真實世界,了解該議題的講師來跟學生進行分享。

▲國立台灣大學開設了全亞洲第一堂「月經課」。(圖/記者徐筱晴攝)
▲國立台灣大學開設全亞洲第一堂「月經課」,上課的學生相當踴躍。(圖/記者徐筱晴攝)
黃韻如認為,月經課能夠教大家如何同理,「月經是這麼普遍、日常的事情,如果我們連這件事情都沒有辦法好好討論、去同理,那更敏感的議題其實是更難做到。」她進一步指出,月經課其實是開啟話題的手段,當學生把在月經課上得到的知識帶到家庭、朋友圈之中,那就能進一步掀起討論,「只要願意去談,就能夠打破過去認為的禁忌。」

不過針對台灣目前的月經教育,黃韻如表示,應該要思考如何增能。因為過去的月經教育重點都放在對孩子的教育,但對成人的月經教育是缺乏的,沒有先教會成人,尤其是線上的老師,那該如何教年輕的下一代。

另外,黃韻如認為,台灣還要去破除「月經教育只有女生能學」的這個觀念,雖然只有一半人口會經歷月經,但另外一半的人也會受到影響,「雖然月經是女性獨有,但不代表男生無法同理,女生要去學習,男生也應該要去共同學習。」台大月經課目前男女生比例是4:6,黃韻如表示,有不同生理性別的人參與,那話題的多元性、自然性也會更加寶貴。

雖然許多學校會請衛生棉廠商到學校宣導月經知識及衛生棉使用方法,但幾十年來常常都是採取把男女生隔開、「關起門」來教。而陳苑伊認為,這種做法反而容易切割生理男性,讓月經的神秘感以及禁忌感增加,更可能會讓有心想要了解的男性無法獲得友善的討論空間。

凡妮莎也分享自身經驗,表示她一個學期到校園內進行幾十場演講,相較於女生,男同學通常都相當興奮,「因為他們終於有一堂課的機會,可以好好的認識女生的身體。」凡妮莎表示,這些孩子們與「不尊重人、會拿身體開玩笑的人們」不同,他們都知道,上完這堂課可以學習到正確的知識。

▲哥吉拉事件在網路上引發討論,而兩性專家欣西亞也分享看法,認為老公是因婚後「3項」被剝奪才心死。(示意圖,圖中人物與本文無關/翻攝pixabay)
▲專家認為,月經教育應不分男女,才能徹底打破迷思。(示意圖/取自pixabay)
立法院於2022年11月3日進行臨時提案,要求教育部在校園內免費提供女性生理用品如衛生棉等,要來改善校園中的月經貧窮狀況。當時立法委員范雲更特別提到,希望在提案中的生理用品加上「多元」兩個字,並且讓學校加強月經教育。

范雲表示,希望能夠透過月經教育,讓生理期不再是羞恥的事情,改變從上一世代「以月經為恥」的文化,幫助女性擺脫以月經為恥、為自己身體經驗為羞恥的狀況,在性別平等上來說,更能夠自在的發展。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