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隆護海公投重推!台電強調「協和計畫兼顧供電與生態」

▲基隆護海公投原案經補正後將重新推動,台灣電力公司日前指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改建計畫有其必要性。(圖/經濟部提供)
▲基隆護海公投原案經補正後將重新推動,台灣電力公司日前指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改建計畫有其必要性。(圖/經濟部提供)

記者鄭妤安/台北報導

基隆護海公投原案經補正後將重新推動,台灣電力公司日前指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且有其必要性。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台電計畫在基隆協和電廠外填海造陸,興建第四座天然氣接收站,基隆地方為此發起的基隆護海公投,於2月初因內政部函覆此公投為「非地方自治事項」而卡關,引發各方爭議,經過2週的內容修正後,於昨(22)日以維持地方性公投為主軸再度向中央提案。

針對基隆護海地方公投將持續推動,台電表示,協和電廠推動「以氣換油」,可以減少96%的空污排放許可量,在溫室氣體減排上,也可減少碳排52%,強調不論是滿足在地用電需求,或是減少碳排,「都是在地民眾殷切期盼的。」

台電提到,基隆及雙北的東部區域屬於北東電網,供應480萬人用電,其中,基隆、南港、汐止及其他北北基重要商業區為北部用電重鎮,預估到了2025年該區域的尖峰負載將超過600萬瓩。

然而,隨著協和舊燃油機組與核二機組陸續除役,到了2025年僅剩和平電廠130萬瓩,屆時供需缺口將達470萬瓩,短期內供需缺口或許可以靠其他區域輸電融通,但輸電容量有其安全上限,不能只靠區域外融通,新建電源才是根本解方,台電規劃協和第1部燃氣機組於2027年上線,可就近供應工商發展的電力需求,以穩定電力作為地方發展的後盾。

協和發電廠自開始計劃更新改建後,引起的環保爭議不斷,台電指出,民國60年代協和電廠便是透過填海造陸興建而來,協和海域原本沒有珊瑚,是台電為了保護電廠興建潛堤,此地才成為珊瑚生長的搖籃。

此外,基隆許多重大建設也都與填海造陸息息相關,像是海科館的用地、國立臺灣海洋大學濱海校區,以及現在的生態觀光熱點潮境公園及其週邊,都是填海造陸而成,因此透過合理的規劃與管理,也能達到生態、開發與航安的多贏。

台電也多次重申,協和計畫興建LNG天然氣接收站,填地方案經過調整東移,完全保留海扇及潛堤區珊瑚,填地面積進一步縮小,填方量也大幅減少,「東移方案可充分兼顧生態保育。」

針對外界關切協和計畫對基隆港的影響,台電也表示,協和接收站建在港嘴,在世界各地也有類似設計,安全無虞,且協和經過超過6百次的操船模擬,已找出可以安全操航進港的情境及模式,驗證結果也經過第三方驗證會議確認通過。水工模型試驗結果也顯示,東移方案對於基隆港碼頭及協和卸收碼頭均可符合靠泊要求。

台電進一步強調,協和接收站計畫未來將增加三道防波堤,其中增加一道400公尺長的東防波堤,形同讓基隆港航道增長400公尺,操航會更有餘裕、更安全。未來LNG船進港卸收,一個月2艘船次,每次30分鐘,影響時間短,且LNG 船利用清晨離峰時段進港,與其他商船錯開,若該時段有國際郵輪進港,也將先行禮讓其優先進港,「台電將會同港務公司,進一步擬定LNG船進出港與繫泊作業規定。」

台電總結表示,針對穩供電、減空污、顧生態及港安全等因素綜合考量後,協和接收站目前的選址方案是最經濟、最適切的方案,盼協和電廠能夠早日油轉氣,持續為基隆和北台灣提供穩定的電力。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鞋槓人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