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供應鏈被替代?這幾國GDP全面超車 世界工廠換人當

▲美中對抗格局下,加上中國人口紅利到頭,促使全球製造業移出中國,在亞洲其他地區找尋機會。(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美中對抗格局下,加上中國人口紅利到頭,促使全球製造業移出中國,在亞洲其他地區找尋機會。(示意圖/美聯社/達志影像)

記者倪浩軒/綜合報導

美中角力持續,雙方在政治上的衝突延伸到經濟與產業,加上中國人口紅利到頭,全球製造業者群起尋找中國之外的生產基地,促成整體的供應鏈轉向。對此,財信傳媒董事長謝金河表示,東協各國2022年經濟成長率全面超越中國,從中國移出的製造業最優先往東協各國移動,東協成為新的贏家。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謝金河在臉書發文表示,「2022年各國經濟成長率大致完成公告,數字是這樣:中國3.3%,印度6.7%,越南8.62%,印尼5.31%,馬來西亞8.71%,菲律賓7.2%,新加坡3.6%,泰國尚未正式公告,預計在3.2%」。

謝金河指出,這是過去卅年以來,首度出現東協國家經濟成長率全部超過中國的現象。而造成如此轉變的關鍵因素,謝金河認為是「供應鏈的移動,這其中又以葉倫的友岸外包(Friend Shoring)最具代表性」。

謝金河說明,「過去卅年,決定生產基地的唯一要素是離岸外包,只要成本夠低,製造業把工廠移過去就可以,現在離岸變成友岸,只差一個字,差別就很大,也就是供應鏈必須放在友好國家,這時候,從中國移出的製造業最優先往東協各國移動,於是,東協各國成了新贏家。」

謝金河強調,這個供應鏈轉向,「可能使東協10國6億人口,再加印度14億人口,合計20億人口的新南向國家變成新的生產基地。」謝金河提到,去年印度的經濟總量達到3.38兆美元,已經超過英國,成為全球第五大經濟體,未來還可以再成為世界第三大經濟體,而印尼去年經濟成長率創10年新高,看起來準備大躍升,而馬來西亞、菲律賓等東南亞國家也都呈現崛起的態勢。

其實《經濟學人》在2月也曾分析指出,「Altasia」(alternative Asian supply chain,亞洲替代供應鏈)將逐步取代中國,而《經濟學人》所列的「Altasia」除了包含許多東協國家,台灣、韓國、日本也都列入其中。《經濟學人》所持的理由與謝金河相似,美中對抗格局下,促使全球製造業移出中國,在亞洲其他地區找尋機會。不過《經濟學人》認為,中國的生產力難以被完全取代,製造業移出中國後,替代方案遍佈在亞洲其他國家,樣態多元無法像在中國單一地區那般集體運作,且各國的基礎建設和物流服務仍是一大關卡。

我是廣告 請繼續往下閱讀
AI倪珍報新聞